雖然紫檀木家具自清代以來,一直被看成是權貴的象征,但是隨著近年來國內(nèi)人文精神的回歸和黃花梨在西方的聲名“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的影響,黃花梨一時風光無二,逐漸成為了明清家具的新名片。
制式之爭:三家爭鳴蘇作清
明清家具在世界家具體系之外自成一體,但是藝術造詣,明式遠勝于清式。明清家具以區(qū)域流派來劃分,“蘇作”、“廣作”、“京作”三足鼎力,但是“蘇作”卻集藝術之大成。
“廣作”指的是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地區(qū)。這里得風氣之先,又接近紅木產(chǎn)地,因此做工上更加大氣,融合西洋的裝飾風格。
“京作”特指的是宮廷作坊,為了體現(xiàn)皇家氣派,在用料、裝飾上極盡鋪張之能事。以鑲嵌金、銀、玉、象牙、琺瑯等珍貴材料,給“京式”家具堆起了強大的氣場。工匠們把它看成秀技的舞臺,王侯們把它當成斗富的戰(zhàn)場,“京式”家具逐漸走入了華而不實的死胡同。
“蘇作”指的是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qū),這里自古就是文明昌盛之地,精致的生活方式、濃郁的人文氛圍,形成了“蘇作”家具制造輕巧、空靈的風格。蘇式家具常用小面積浮雕、線刻、嵌木、嵌石等手法,把名人字畫、詩詞、花鳥蟲魚引入其中,創(chuàng)造出了注重人體工學造型、講究流暢完美的線條、精致簡練的雕刻、科學精準的榫卯為鮮明特征的“蘇作”家具。
而黃花梨奔放流暢的花紋和線條,正切合了文人性情中不拘一格的特質(zhì)。一款“蘇作”黃花梨,就是一副潑墨寫意的中國畫。家具的造型與木質(zhì)的形狀相得益彰;家具的線條和黃花梨的紋理行云流水。家具、黃花梨和設計者,三者“三位一體”,三者和諧統(tǒng)一,暗合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學。因而,雖然“蘇作”、“廣作”、“京作”三家,就如春秋時的諸子百家,并成“顯學”。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以黃花梨為代表的“蘇作”家具,以“蘇作”為風格的明式家具,已成為了中國古典家具的標桿。近年來,黃花梨家具相對于紫檀,是“雛鳳”之于“老鳳”,一個聲名鵲起,一個成名已久。但“雛鳳清于老鳳聲”,屬于黃花梨的時代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臨。
價值之惑:“木黃金”到“鉆石木”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花梨家具圖考》問世時,黃花梨家具曾被人視若草芥;“文化大革命”時,很多以黃花梨為代表的明清家具被當成“四舊”破壞,或者在“全民大煉鋼”的浪潮中灰飛煙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先明白黃花梨價值的港臺同胞和海外華人,紛紛用極低的價格組團深入內(nèi)地掃貨,雖然搶救了很多黃花梨,但也轉(zhuǎn)手讓它們絕大部分流落到了歐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如今的黃花梨家具,百分之七十在歐美收藏家手中。如今黃花梨家具價格飆升,而他們卻占據(jù)了老祖宗本應該留給我們的禮物。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明清紅木家具還鮮有成交價過百萬的報道。但是至2002年,中國嘉德拍賣曾拍賣的一件3.2米高的清初黃花梨雕云龍紋大四件柜成交價高達943.8萬元;2004年11月,北京翰海拍賣出一對3.2米高的清朝初年黃花梨雕云龍紋四件柜,成交價是1100萬元;2008年4月27日中國嘉德春拍上,一件清乾隆紫檀大平頭案終以3136萬元成交,剛打破了中國古典家具拍賣世界紀錄,又被一件清乾隆紫檀西番蓮博古圖羅漢床以3248萬元的成交價再次刷新……
黃花梨,大有從“木黃金”蛻變?yōu)椤般@石木”的趨勢,明清古典家具正在成為古玩收藏家眼里的香餑餑。中式家居一直秉承的“天人合一”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huán)保理念產(chǎn)生共鳴,黃花梨家具上承載的人文精神,正切合了這個時代“尋根”與回歸傳統(tǒng)的時代脈搏。
也許,我們在家里擺一套“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黃花梨家具是癡人說夢,但去除繁瑣的雕花、奢侈的鑲嵌,新式古典家具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了時尚的代名。
明清家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老名片,曾幾何時,它出口到西方后,成為西方社會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如今,中國社會在經(jīng)歷了西風的洗禮后,傳統(tǒng)文化又開始回潮,它又變成了中國人回歸傳統(tǒng)的橋梁。
(責編:石曉)
近年來,明清紅木家具身價一度飆升,大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勢,而作為明清家具中代表的黃花梨家具,其升值幅度更是一騎絕塵,大有趕超紫檀木、成為明清家居中“活色生香第一流”的架勢。黃花梨已不聲不響成為各種拍賣會上的主角。曾經(jīng)“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一掀起蓋頭來,就震驚了世界。
材質(zhì)之秀:花梨紅木最生香
要提黃花梨木家具,就不得不提及明清家具這一母體。明清家具在世界家具中是別具一格的,自成體系。
明清家具的珍貴,是由于它蘊含了獨樹一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因為它的選材也物以稀為貴。
傳統(tǒng)明清家具,統(tǒng)稱紅木家具。紅木不是指一種木材,而是對珍貴家具材質(zhì)的統(tǒng)稱,在傳統(tǒng)文化中紅木代表高貴、財富和地位,因而紅木家具就成為一種符號,化作了社會上層的象征。我國傳統(tǒng)珍貴木材有“一黃、二黑、三紅、四白”之說。黃即黃花梨,黑即紫檀木,紅即酸枝木、雞翅木、鐵力木、花梨木等,白即楠木、櫸木等。
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又因其主要產(chǎn)自海南,由黎族伐之,因而又稱“花黎”。
黃花梨的珍貴也因為其材質(zhì)“天賦異稟”:黃花梨生長緩慢,因而材質(zhì)縝密,極為穩(wěn)定,寒不變形、暑不開裂、韌性極好,適合作各種異形家具,又因其木色金黃而溫潤,材質(zhì)紋理或隱或現(xiàn),生動多變,其顏色不靜不喧,高貴典雅,切合了文人志遠清高的個性共鳴。
黃花梨藥用部分稱香,又稱降香木,其氣味芳香,具有舒筋活血的功能,還是著名的香料,讓黃花梨于“貴氣”中更平添了一份“福氣”。因而在明式家具中,黃花梨是名貴家具的不二之選。
然而,素有“木黃金”之稱的黃花梨,只有海南、越南、老撾等有出產(chǎn)。其中又以海南出品的最為名貴,俗稱“海黃”。
自明式家具興起之后,海南等地的黃花梨很快被大量砍伐,雖然自鄭和下西洋及民間海外貿(mào)易,曾從東南亞帶進了大量黃花梨,但是自明代中后期后,因海禁的實施,海外黃花梨輸入的停滯,國內(nèi)黃花梨無法滿足需要,而黃花梨漫長的生長周期,讓新栽種的黃花梨未來得及成材,因此黃花梨自清朝中期就開始“斷代”。失去了黃花梨木這“源頭活水”,黃花梨木家具很快就成為一潭死水。
由于黃花梨材質(zhì)的缺失,再加上清王朝入主中原,清式家具成為了主流,而硬木中質(zhì)地最堅,份量最重,靜穆沉古的紫檀逐漸成為了新寵。自清初后,文人精神式微,公眾的審美趨向開始追隨統(tǒng)治階層,代表皇家氣派的紫檀越發(fā)流行,越發(fā)尊貴,逐漸取代黃花梨成為名貴家具的代名。黃花梨家具逐漸沒落,如同瓦礫一般被散落民間,長時間被人忽視。
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德國人艾克出版了第一部明式家具的專著《中國花梨家具圖考》,明式家具第一次走進了西方人的視野,引起西方研究、搶購明清家具的狂潮,黃花梨家具開始“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然而,好景不長,1949年建國后,國門緊鎖,嚴格控制了明清家具出口,剛剛在西方興起的明清家具熱很快冷卻。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明清家具研究專家王世襄先生的兩本著作《明式家具珍賞》與《明式家具研究》問世,引發(fā)了全世界明清家具收藏的第二次浪潮。港臺、西方的明清家具收藏家奔走于江、晉、冀、陜等地的古宅中,以極低的價格把黃花梨家具搶購一空。這些黃花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頻繁在紐約、倫敦的古玩交易市場上拋頭露面,以其精湛的工藝折服了西方,尤其是簡潔明快的明式黃花梨和西方簡約主義的現(xiàn)代美學思潮形成共鳴,受到了一致追捧。而清式紫檀木家居以宮廷御用的身份和其極度的奢華,成為內(nèi)地新興富豪們彰顯身份的器物。
當人們發(fā)現(xiàn)黃花梨的價值,開始“眾里尋它千百度”時,黃花梨的嫡系正宗“海黃”卻總在燈火闌珊處。如今市場上能見到的黃花梨多產(chǎn)自越南等地,俗稱“越黃”。較之古典正統(tǒng)的明清家具材質(zhì)“海黃”,“越黃”雖然與其價相差十倍,但卻也奇貨可居。這造成的后果是,大量的中國游資紛紛赴越南“賭木”。有相關報道稱,黃花梨木價格最近八年中身份暴漲400倍,黃花梨木儼然成了這個時代“瘋狂的木頭”。
風格之變:文人風骨笑蒼穹
現(xiàn)在人們通常所說的中國式家具,都是從明清家具所分化、演變過來的。雖然中國古典家具以明清合稱,但是二者又有明顯的不同,這種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家具所表現(xiàn)的氣質(zhì)上,明式家具表現(xiàn)的是文人風骨,以黃花梨為貴;清式家具則體現(xiàn)出宮廷氣韻,以紫檀木為尊。二者的產(chǎn)生都有其時代背景。
明式家具一向被譽為中國家具最杰出的代表,不僅由于其精湛的工藝,而更因為家具藝術中浸淫的人文情懷。
明代結束了蒙古的統(tǒng)治后,釋放了大批身為奴隸的工匠,讓他們變成平民,得以自由施展自己的才能,為明代家具的產(chǎn)生提供了人材儲備;明初的休養(yǎng)生息讓經(jīng)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形成了明朝獨特的市民文化,產(chǎn)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為明代家具產(chǎn)生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明朝統(tǒng)治者在文化上實行了一些舉措,激勵文人施展才能表現(xiàn)自己,極大地激發(fā)了文人的表現(xiàn)欲,一大批文人競相投入到家具的制作中來,他們的加入為明式家具帶來了濃郁的人文氛圍。再加上明代鄭和下西洋,從海外帶來了大量名貴的黃花梨,為明式家具的產(chǎn)生提供了足夠的物質(zhì)保障。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明式家具順勢而生。
明式家具的制作過程中,文人扮演的是設計、指導者的角色,因此文人們的審美趣味直接影響了明式家具的品種和形制。
為了指導家具的制作,明代很多文人發(fā)揮著書立說的專長,撰寫了大量關于家具制作的著作:曹明仲的《格古要論》,高濂著的《遵生八箋》,谷應泰的《博物要覽》,文震亨的《長物志》,王昕、戈汕的《蝶幾圖》都是其中代表。這些著作主要探討的是家具的審美和氣韻,提出了家具應以“古樸”和“精麗”作為主要指標�!肮艠恪敝傅募揖唢L格要力求簡練質(zhì)樸,精麗”就是家具做工應精致、體態(tài)應秀麗。加之文人喜歡琴棋書畫,他們又把這種愛好植入到家具之中,讓明式家具有了獨特的藝術品味。比如隱士曹明仲設計了別具一格的琴桌;戲曲家、文學家屠隆為方便郊游設計了疊桌、疊幾、衣匣、提盒;戲曲家高濂為了既能讀書、休息,又能花下臥賞而設計了二宜床、欹床;而清初文學家李漁更是設計了多功能椅,集暖椅、香爐、床、幾案、轎、熏籠為一體,讓明式家具的實用性與人文雅趣融為一體。
黃花梨色澤溫潤,紋理清晰,而且手感柔和,經(jīng)歲月侵蝕日久,表面還能呈現(xiàn)出協(xié)調(diào)的自然光澤,沉靜的肌理質(zhì)感。不上漆,不上色,素面朝天,無需裝飾卻別有洞天。切合古人所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zhì)有余者不受飾也�!焙臀娜俗非舐市�、古樸、簡單、自然的審美品味一拍即合。因而黃花梨在明朝一代,“三千寵愛在一身”,成為明式家居中的楊貴妃。
當清王朝入關后,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家具制造依然延續(xù)明朝制式,清初李漁的著作《閑情偶寄》繼承并發(fā)揚了明式家具理論。到雍正、乾隆時期,為了迎合清王朝統(tǒng)治者對漢文化需求,大量工匠被選進宮中,為皇家制作家具,質(zhì)樸典雅的明式家具顯然不符合皇室的身份,因此產(chǎn)生了極具宮廷意蘊的清式家具。
清式家具在風格上力求創(chuàng)新,極力在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增添附加功能,清式書案、多寶格是為代表;選材上更加挑剔,開始追求雍容華貴。這時,明式家具木材的主角、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路線的黃花梨開始顯得不合時宜。再加上因為黃花梨木材短缺,不能滿足窮奢極欲的宮廷需求,紫檀便開始走進宮廷家具設計師的視線。色澤深、質(zhì)地密、紋理細的紫檀被認為更具有端重、典雅、靜穆的皇家范兒,再加上清式家具為了表現(xiàn)皇室的雍容華貴,更重雕琢和裝飾,紫檀質(zhì)地更密,更容易被精雕細琢,更容易和黃金、珠寶、象牙等名貴材料匹配。因而,在清式家具中,紫檀取代黃花梨成為了清式家具的代言人。
制式之爭:三家爭鳴蘇作清
明清家具在世界家具體系之外自成一體,但是藝術造詣,明式遠勝于清式。明清家具以區(qū)域流派來劃分,“蘇作”、“廣作”、“京作”三足鼎力,但是“蘇作”卻集藝術之大成。
“廣作”指的是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地區(qū)。這里得風氣之先,又接近紅木產(chǎn)地,因此做工上更加大氣,融合西洋的裝飾風格。
“京作”特指的是宮廷作坊,為了體現(xiàn)皇家氣派,在用料、裝飾上極盡鋪張之能事。以鑲嵌金、銀、玉、象牙、琺瑯等珍貴材料,給“京式”家具堆起了強大的氣場。工匠們把它看成秀技的舞臺,王侯們把它當成斗富的戰(zhàn)場,“京式”家具逐漸走入了華而不實的死胡同。
“蘇作”指的是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qū),這里自古就是文明昌盛之地,精致的生活方式、濃郁的人文氛圍,形成了“蘇作”家具制造輕巧、空靈的風格。蘇式家具常用小面積浮雕、線刻、嵌木、嵌石等手法,把名人字畫、詩詞、花鳥蟲魚引入其中,創(chuàng)造出了注重人體工學造型、講究流暢完美的線條、精致簡練的雕刻、科學精準的榫卯為鮮明特征的“蘇作”家具。
而黃花梨奔放流暢的花紋和線條,正切合了文人性情中不拘一格的特質(zhì)。一款“蘇作”黃花梨,就是一副潑墨寫意的中國畫。家具的造型與木質(zhì)的形狀相得益彰;家具的線條和黃花梨的紋理行云流水。家具、黃花梨和設計者,三者“三位一體”,三者和諧統(tǒng)一,暗合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學。因而,雖然“蘇作”、“廣作”、“京作”三家,就如春秋時的諸子百家,并成“顯學”。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以黃花梨為代表的“蘇作”家具,以“蘇作”為風格的明式家具,已成為了中國古典家具的標桿。近年來,黃花梨家具相對于紫檀,是“雛鳳”之于“老鳳”,一個聲名鵲起,一個成名已久。但“雛鳳清于老鳳聲”,屬于黃花梨的時代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臨。
價值之惑:“木黃金”到“鉆石木”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花梨家具圖考》問世時,黃花梨家具曾被人視若草芥;“文化大革命”時,很多以黃花梨為代表的明清家具被當成“四舊”破壞,或者在“全民大煉鋼”的浪潮中灰飛煙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先明白黃花梨價值的港臺同胞和海外華人,紛紛用極低的價格組團深入內(nèi)地掃貨,雖然搶救了很多黃花梨,但也轉(zhuǎn)手讓它們絕大部分流落到了歐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如今的黃花梨家具,百分之七十在歐美收藏家手中。如今黃花梨家具價格飆升,而他們卻占據(jù)了老祖宗本應該留給我們的禮物。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明清紅木家具還鮮有成交價過百萬的報道。但是至2002年,中國嘉德拍賣曾拍賣的一件3.2米高的清初黃花梨雕云龍紋大四件柜成交價高達943.8萬元;2004年11月,北京翰海拍賣出一對3.2米高的清朝初年黃花梨雕云龍紋四件柜,成交價是1100萬元;2008年4月27日中國嘉德春拍上,一件清乾隆紫檀大平頭案終以3136萬元成交,剛打破了中國古典家具拍賣世界紀錄,又被一件清乾隆紫檀西番蓮博古圖羅漢床以3248萬元的成交價再次刷新……
黃花梨,大有從“木黃金”蛻變?yōu)椤般@石木”的趨勢,明清古典家具正在成為古玩收藏家眼里的香餑餑。中式家居一直秉承的“天人合一”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huán)保理念產(chǎn)生共鳴,黃花梨家具上承載的人文精神,正切合了這個時代“尋根”與回歸傳統(tǒng)的時代脈搏。
也許,我們在家里擺一套“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黃花梨家具是癡人說夢,但去除繁瑣的雕花、奢侈的鑲嵌,新式古典家具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了時尚的代名。
明清家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老名片,曾幾何時,它出口到西方后,成為西方社會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如今,中國社會在經(jīng)歷了西風的洗禮后,傳統(tǒng)文化又開始回潮,它又變成了中國人回歸傳統(tǒng)的橋梁。
(責編:石曉)
材質(zhì)之秀:花梨紅木最生香
要提黃花梨木家具,就不得不提及明清家具這一母體。明清家具在世界家具中是別具一格的,自成體系。
明清家具的珍貴,是由于它蘊含了獨樹一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因為它的選材也物以稀為貴。
傳統(tǒng)明清家具,統(tǒng)稱紅木家具。紅木不是指一種木材,而是對珍貴家具材質(zhì)的統(tǒng)稱,在傳統(tǒng)文化中紅木代表高貴、財富和地位,因而紅木家具就成為一種符號,化作了社會上層的象征。我國傳統(tǒng)珍貴木材有“一黃、二黑、三紅、四白”之說。黃即黃花梨,黑即紫檀木,紅即酸枝木、雞翅木、鐵力木、花梨木等,白即楠木、櫸木等。
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又因其主要產(chǎn)自海南,由黎族伐之,因而又稱“花黎”。
黃花梨的珍貴也因為其材質(zhì)“天賦異稟”:黃花梨生長緩慢,因而材質(zhì)縝密,極為穩(wěn)定,寒不變形、暑不開裂、韌性極好,適合作各種異形家具,又因其木色金黃而溫潤,材質(zhì)紋理或隱或現(xiàn),生動多變,其顏色不靜不喧,高貴典雅,切合了文人志遠清高的個性共鳴。
黃花梨藥用部分稱香,又稱降香木,其氣味芳香,具有舒筋活血的功能,還是著名的香料,讓黃花梨于“貴氣”中更平添了一份“福氣”。因而在明式家具中,黃花梨是名貴家具的不二之選。
然而,素有“木黃金”之稱的黃花梨,只有海南、越南、老撾等有出產(chǎn)。其中又以海南出品的最為名貴,俗稱“海黃”。
自明式家具興起之后,海南等地的黃花梨很快被大量砍伐,雖然自鄭和下西洋及民間海外貿(mào)易,曾從東南亞帶進了大量黃花梨,但是自明代中后期后,因海禁的實施,海外黃花梨輸入的停滯,國內(nèi)黃花梨無法滿足需要,而黃花梨漫長的生長周期,讓新栽種的黃花梨未來得及成材,因此黃花梨自清朝中期就開始“斷代”。失去了黃花梨木這“源頭活水”,黃花梨木家具很快就成為一潭死水。
由于黃花梨材質(zhì)的缺失,再加上清王朝入主中原,清式家具成為了主流,而硬木中質(zhì)地最堅,份量最重,靜穆沉古的紫檀逐漸成為了新寵。自清初后,文人精神式微,公眾的審美趨向開始追隨統(tǒng)治階層,代表皇家氣派的紫檀越發(fā)流行,越發(fā)尊貴,逐漸取代黃花梨成為名貴家具的代名。黃花梨家具逐漸沒落,如同瓦礫一般被散落民間,長時間被人忽視。
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德國人艾克出版了第一部明式家具的專著《中國花梨家具圖考》,明式家具第一次走進了西方人的視野,引起西方研究、搶購明清家具的狂潮,黃花梨家具開始“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然而,好景不長,1949年建國后,國門緊鎖,嚴格控制了明清家具出口,剛剛在西方興起的明清家具熱很快冷卻。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明清家具研究專家王世襄先生的兩本著作《明式家具珍賞》與《明式家具研究》問世,引發(fā)了全世界明清家具收藏的第二次浪潮。港臺、西方的明清家具收藏家奔走于江、晉、冀、陜等地的古宅中,以極低的價格把黃花梨家具搶購一空。這些黃花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頻繁在紐約、倫敦的古玩交易市場上拋頭露面,以其精湛的工藝折服了西方,尤其是簡潔明快的明式黃花梨和西方簡約主義的現(xiàn)代美學思潮形成共鳴,受到了一致追捧。而清式紫檀木家居以宮廷御用的身份和其極度的奢華,成為內(nèi)地新興富豪們彰顯身份的器物。
當人們發(fā)現(xiàn)黃花梨的價值,開始“眾里尋它千百度”時,黃花梨的嫡系正宗“海黃”卻總在燈火闌珊處。如今市場上能見到的黃花梨多產(chǎn)自越南等地,俗稱“越黃”。較之古典正統(tǒng)的明清家具材質(zhì)“海黃”,“越黃”雖然與其價相差十倍,但卻也奇貨可居。這造成的后果是,大量的中國游資紛紛赴越南“賭木”。有相關報道稱,黃花梨木價格最近八年中身份暴漲400倍,黃花梨木儼然成了這個時代“瘋狂的木頭”。
風格之變:文人風骨笑蒼穹
現(xiàn)在人們通常所說的中國式家具,都是從明清家具所分化、演變過來的。雖然中國古典家具以明清合稱,但是二者又有明顯的不同,這種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家具所表現(xiàn)的氣質(zhì)上,明式家具表現(xiàn)的是文人風骨,以黃花梨為貴;清式家具則體現(xiàn)出宮廷氣韻,以紫檀木為尊。二者的產(chǎn)生都有其時代背景。
明式家具一向被譽為中國家具最杰出的代表,不僅由于其精湛的工藝,而更因為家具藝術中浸淫的人文情懷。
明代結束了蒙古的統(tǒng)治后,釋放了大批身為奴隸的工匠,讓他們變成平民,得以自由施展自己的才能,為明代家具的產(chǎn)生提供了人材儲備;明初的休養(yǎng)生息讓經(jīng)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形成了明朝獨特的市民文化,產(chǎn)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為明代家具產(chǎn)生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明朝統(tǒng)治者在文化上實行了一些舉措,激勵文人施展才能表現(xiàn)自己,極大地激發(fā)了文人的表現(xiàn)欲,一大批文人競相投入到家具的制作中來,他們的加入為明式家具帶來了濃郁的人文氛圍。再加上明代鄭和下西洋,從海外帶來了大量名貴的黃花梨,為明式家具的產(chǎn)生提供了足夠的物質(zhì)保障。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明式家具順勢而生。
明式家具的制作過程中,文人扮演的是設計、指導者的角色,因此文人們的審美趣味直接影響了明式家具的品種和形制。
為了指導家具的制作,明代很多文人發(fā)揮著書立說的專長,撰寫了大量關于家具制作的著作:曹明仲的《格古要論》,高濂著的《遵生八箋》,谷應泰的《博物要覽》,文震亨的《長物志》,王昕、戈汕的《蝶幾圖》都是其中代表。這些著作主要探討的是家具的審美和氣韻,提出了家具應以“古樸”和“精麗”作為主要指標�!肮艠恪敝傅募揖唢L格要力求簡練質(zhì)樸,精麗”就是家具做工應精致、體態(tài)應秀麗。加之文人喜歡琴棋書畫,他們又把這種愛好植入到家具之中,讓明式家具有了獨特的藝術品味。比如隱士曹明仲設計了別具一格的琴桌;戲曲家、文學家屠隆為方便郊游設計了疊桌、疊幾、衣匣、提盒;戲曲家高濂為了既能讀書、休息,又能花下臥賞而設計了二宜床、欹床;而清初文學家李漁更是設計了多功能椅,集暖椅、香爐、床、幾案、轎、熏籠為一體,讓明式家具的實用性與人文雅趣融為一體。
黃花梨色澤溫潤,紋理清晰,而且手感柔和,經(jīng)歲月侵蝕日久,表面還能呈現(xiàn)出協(xié)調(diào)的自然光澤,沉靜的肌理質(zhì)感。不上漆,不上色,素面朝天,無需裝飾卻別有洞天。切合古人所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zhì)有余者不受飾也�!焙臀娜俗非舐市�、古樸、簡單、自然的審美品味一拍即合。因而黃花梨在明朝一代,“三千寵愛在一身”,成為明式家居中的楊貴妃。
當清王朝入關后,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家具制造依然延續(xù)明朝制式,清初李漁的著作《閑情偶寄》繼承并發(fā)揚了明式家具理論。到雍正、乾隆時期,為了迎合清王朝統(tǒng)治者對漢文化需求,大量工匠被選進宮中,為皇家制作家具,質(zhì)樸典雅的明式家具顯然不符合皇室的身份,因此產(chǎn)生了極具宮廷意蘊的清式家具。
清式家具在風格上力求創(chuàng)新,極力在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增添附加功能,清式書案、多寶格是為代表;選材上更加挑剔,開始追求雍容華貴。這時,明式家具木材的主角、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路線的黃花梨開始顯得不合時宜。再加上因為黃花梨木材短缺,不能滿足窮奢極欲的宮廷需求,紫檀便開始走進宮廷家具設計師的視線。色澤深、質(zhì)地密、紋理細的紫檀被認為更具有端重、典雅、靜穆的皇家范兒,再加上清式家具為了表現(xiàn)皇室的雍容華貴,更重雕琢和裝飾,紫檀質(zhì)地更密,更容易被精雕細琢,更容易和黃金、珠寶、象牙等名貴材料匹配。因而,在清式家具中,紫檀取代黃花梨成為了清式家具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