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
引力模型的研究基礎是萬有引力定律。物理學中的牛頓力學萬有引力概念認為兩種物質之間有引力,而引力的大小與其質量成正比,與其之間的空間距離成反比。這一物理學中的引力模型給了Tinbergen(1962)很大的啟發(fā),他開始借助引力模型來解釋兩個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流量問題。他用GDP這一經濟總量來替代引力模型中的質量,用國家間的距離來替代物質之間的質心距離。在建模之后得出一國向另一國的貿易流動主要取決于國家經濟規(guī)模和兩國間的地理距離。他運用雙邊貿易流量模型的簡化形式和最小二乘法時間回歸分析系列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經驗研究,發(fā)現(xiàn)模型中國家間距離系數(shù)出現(xiàn)統(tǒng)計上的顯著性。他指出,正如估算的那樣,各種系數(shù)所顯示的國家間距離對于貿易的擴張效用具有很強的作用,可以解釋名義貿易值的75%。
德國經濟學家Poyhonen(1963)也運用引力模型對雙邊貿易流量進行研究。他認為,隨著國家間海里數(shù)的增加,其成本會上升,因此國家間的貿易流量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相應減少。Linnemannn(1966)、Aitken和Obutelewicz(1976)以及Goodman(1973)分別運用一般均衡模型和概率模型對兩國間的貿易流量進行研究,其結果表明,貿易流量與兩國的潛在貿易流量(用GDP來衡量)成正比而與兩國間的距離成反比。20世紀80年代以來,引力模型被廣泛應用于測算貿易潛力和投資潛力,較好地解釋了現(xiàn)實中觀察到的一些經濟現(xiàn)象。
(二)引力模型的理論基礎
在貿易引力模型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也曾遭到一些批評和質疑,主要體現(xiàn)在該模型被一度認為缺乏理論基礎。事實上,早期的貿易引力模型確實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經濟理論對該模型的支持還不是很全面、完善。為此,經濟學家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堅持為引力模型尋找理論基礎,把引力模型同主流的經濟學和國際貿易理論聯(lián)系起來,豐富了對引力模型的思想。Anderosn(1979)、Begrsrtnad(1985,1989)最早從國家產品差異性來嘗試為引力模型提供經濟原理基礎。Anderosn(1979)假設產品具有國家差異性和消費者
的偏好一致性,利用收入和人口約束型函數(shù)推導出引力模型,認為國家消費主要是通過國際貿易產生的。Begrsrtnad(1985,1989)拓展了Anderosn的推導,假設消費者的偏好不同,他認為引力方程式應符合產業(yè)內貿易和產業(yè)間貿易的現(xiàn)代貿易理論。隨著眾多經濟學家的努力,使得引力模型的理論基礎逐步完善起來,引力模型在在雙邊貿易流量影響因素檢驗上的應用也日益廣泛。
(三)引力模型的研究進展
目前學者對引力模型應用研究的擴展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把引力模型的適用范圍進行擴展。一些學者嘗試用引力模型來解釋國際投資現(xiàn)象。Matyas(1997)以面板數(shù)據(jù)(Paneldata)的固定效應模型(即一組包含多個國家多個時點,同時考慮橫截面與時間序列資料),提出出口國、進口國及時間三個橫截面分析的“三層指標模型”,不僅分析了GDP與投資流量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且討論了區(qū)域集團效應,如自由貿易區(qū)對雙邊貿易產生的特殊效應。Fidrmuc等(2003)用兩個國家的GDP總量與國家首都之間的地理距離來測量雙邊投資流量,重點研究了中東歐國家的雙邊投資流量,得出的結論是雙邊投資流量與GDP總量正相關,與距離負相關。其二是對引力模型具體研究方法的擴展。一些學者試圖將引力模型中加入更多變量,來加強模型對現(xiàn)實經濟的解釋力,這些變量主要有人均收入、殖民地因素、共同邊境以及是否擁有共同語言等。
(四)國內學者對引力模型的研究
目前,國內學者對引力模型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對引力模型的介紹和應用方面。在介紹方面,如谷克鑒(2001)比較全面的介紹了引力模型的進展狀況,并提出了在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國貿易問題時需要進行一定的擴充,需要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增加外生變量。在應用方面,一部分學者主要利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國總體的對外貿易情況,如盛斌、廖明中(2004)利用引力模型全面分析了中國的對外貿易情況,指出了中國對各個區(qū)域和主要國家的出口潛力情況。曹宏成(2006)利用引力模型對2005年我國與34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之間貿易流量進行了實證分析,發(fā)現(xiàn)貿易雙方的經濟總規(guī)模、地理距離與制度安排(是否為東盟成員)是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因素。另一部分學者則把引力模型應用到更具體的產品,如農產品上。史朝興(2005)用引力模型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進行了實證檢驗分析,結果表明農產品進口國的經濟總量、我國農業(yè)GDP、貿易國之間的空間距離和區(qū)域貿易安排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流量和流向影響非常顯著。李淑貞(2007)以2002和1998年中國8類農產品對16個國家的出口數(shù)據(jù)為樣本,實證檢驗了進口國的人均GDP和中國與出口市場之間的距離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從上述分析可知,引力模型在分析國際貿易現(xiàn)象時,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在形式上,基本采用萬有引力的對數(shù)形式。對數(shù)形式不僅可以使得萬有引力公式線性化,同時還可以減少數(shù)據(jù)中的異常點,又可以避免數(shù)據(jù)殘差的非正態(tài)分布和異方差現(xiàn)象。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為lnXp1^11^+b2lnYj+balnDij+Ejj,其中Xjj表示兩國之間的貿易額,Yi和Yj表示兩國的經濟總體狀況,可以用GDP來衡量,而Dij用來表示兩國之間的距離,主要衡量貿易成本對雙邊貿易的影響。Gy為誤差項。正是基于上述理論,本文將利用引力模型來分析影響我國木質家具出口的主要因素。
二、我國木質家具出口的引力模型的構建
(一)模型構建
在本文中,主要考察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國的木質家具出口流量,并根據(jù)前述分析的影響對外貿易區(qū)域結構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的模型是經過轉化的萬有引力模型,模型的具體形式如下:
lnXj=|3o+PilnYj+p2lnMj+P3lnDij+e衫
其中,Xj表示中國出口到某一特定國家的木質家具的金額,具體數(shù)據(jù)來自聯(lián)合國COMTRADE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經過計算整理而成。Yj表示進口國的GDP,Mj表示各進口國的人均GDP,數(shù)據(jù)來自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署。Dy表示中國和具體進口國之間的距離,利用www.indo.com網站上的distancecalculator計算,在具體計算兩國間的距離時,一般選取北京和貿易伙伴國首都的距離來代替中國和進口國(地區(qū))之間的距離。eg是誤差項,主要用來測度其他影響木質家具出口的因素。
為了考察一些制度性安排對貿易的影響,例如是否為東盟成員,是否為APEC成員等,引入虛擬變量ASEAN與0ECD。如果j國是東盟國家,則ASEAN賦值為1,否則為0。如果j國是APEC國家,則賦值為1,否則為0。上式的模型被進一步改寫為:lnX嚴p0+(31lnYj+p2lnMj+p3lnDJ+p4ASEAN+(35OECD+£„
(二)數(shù)據(jù)選取
本文選取2006年中國和40個最大貿易伙伴和地區(qū)的截面數(shù)據(jù)作為實證檢驗對象。這些貿易伙伴遍布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且2006年中國對這40個國家的木質家具出口總額為占中國全年木質家具出口總額的96.76%,比較全面的反映了中國木質家具出口的狀況。
(三)模型實證檢驗
利用收集到的中國與各貿易伙伴的數(shù)據(jù),通過計量軟件SPSS11.5進行初步的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lnXj=6.208+0.5271nYj+0.2541nMj-0.5911nDj-0.591ASEAN+0.511APEC(0.033**)(0.000***)(0.047**)(0.014**)(0.243)(0.129)
(2.218)(5.446)(2.060)(-2.592)(-1.187)(1.554)
調整后的R2=0.696,F=15.544
第一排圓括號中表不的是標準誤差(standarderror)。*表示在10%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示在1%的水平下顯著。第二排圓括號中表示的是t值。從以上回歸結果來看,由于ASEAN與APEC的t值絕對值較小,變量不顯著,剔除最不顯著的兩個變量ASEA和APEC,重新回歸,得:lnXj=4.817+0.5741nYj+0.3271nMj-0.6441nDj(0.079*)(0.000***)(0.006***)(0.004***)
調整后的R2=0.638,F=23.916
該模型擬合程度較髙,說明模型值得信賴,表明影響中國木質家具出口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貿易流量主要是由伙伴國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和雙邊距離引起的。并與伙伴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成正比,與雙邊距離成反比。
該模型也表明了彈性的含義: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假設j國的GDP增加1個百分點,則中國對j國的出口增加0.574個百分點;如果中國與j國的距離縮小1個百分點,則中國對j國的出口將增加0.644個百分點。
(四)木質家具雙邊貿易潛力測算
1、木質家具區(qū)域貿易潛力分析
為了考察中國對主要貿易區(qū)域貿易伙伴的出口潛力,借助于以上構建的模型,預測中國對各區(qū)域的出口值,并考察中國對主要貿易區(qū)域伙伴國的實際出口值與根據(jù)模型預測的出口值之間的比值,如果實際值低于模擬值,就稱之為“貿易不足”,相反則屬于“過度貿易”。根據(jù)前述的模型方程進行預測,同樣我們選擇北美、歐盟、亞洲三個區(qū)域進行分析,順便也分析一下對歐洲、大洋洲的出口情況,得到對不同區(qū)域的貿易狀況結果如下:
表4-1中國木質家具對各區(qū)域的貿易狀況
|
這個實際出口值與模型預測出口值的比值符合我們在第三章的分析,那就是從貿易潛力的角度,中國對北美出口的木質家具貿易潛力最小,存在過度貿易現(xiàn)象,亞洲市場雖然略有過度,但對某些國家仍然具有一定潛力,需要加以鞏固,歐盟潛力最大,存在貿易不足的情況,并考慮到貿易摩擦,由此我們要鼓勵對歐盟和歐洲的出口,弱化北美市場,鞏固亞洲市場。
2、木質家具國別貿易潛力分析
從具體到每個國家或地區(qū)分析來看,我國對世界各國或地區(qū)木質家具出口格局并不均衡,按照實際貿易額與模擬貿易額的比值(如表4-2所示)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潛力再造型,此時實際值與模擬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0。按模型分析,與這種貿易伙伴擴大貿易規(guī)模的現(xiàn)有潛力已經用完,進一步發(fā)展貿易關系的主要思路是在保持現(xiàn)有積極因素的同時,發(fā)展培育其他促進貿易發(fā)展的因素。2006年屬于這種類型的貿易伙伴為美國、香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沙特、阿聯(lián)酋、馬來西亞、南非、卡塔爾、烏克蘭、摩洛哥、黎巴嫩。
二是潛力開拓型,此時實際值與模擬值的比值在1.20到0.80之間。與這些貿易伙伴發(fā)展雙邊貿易的潛力尚未充分發(fā)揮,還有一定的空間,進一步發(fā)展貿易關系的主要思路是借鑒于潛力再造型貿易伙伴關系的做法,同時注意開拓促進貿易發(fā)展的因素。[1]2006年屬于此類的貿易伙伴為西班牙、丹麥、荷蘭、科威特、伊朗、波蘭、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
三是潛力巨大型,此時實際值與模擬值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80。同這種貿易伙伴擴大貿易規(guī)模的現(xiàn)有潛力非常大,與這類貿易伙伴之間一般存在較嚴重的貿易壁壘,與之進一步發(fā)展貿易關系的主要思路在于制訂優(yōu)惠的區(qū)域貿易制度安排,盡快排除貿易壁壘。2006
年屬于這種類型的貿易伙伴為日本、韓國、德國、法國、瑞典、意大利、比利時、挪威、新加坡、俄羅斯、愛爾蘭、印度、墨西哥、澳門、希臘、新西蘭、以色列、越南。
由此可見,我國木質家具對世界各國或地區(qū)的出口潛力不同,對于不同潛力的貿易伙伴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同一區(qū)域的貿易伙伴,即使整體區(qū)域呈現(xiàn)貿易過度情況,也有一些國家存在著巨大潛力,同樣即使整體區(qū)域呈現(xiàn)貿易不足的情況,也有一些國家的現(xiàn)有潛力已用完,需要重新再造。這就要求我國木質家具在擴大出口的同時,在考慮區(qū)域整體貿易情況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具體貿易伙伴的情況,選擇有區(qū)分的對待。
表4-2中國木質家具對各國或地區(qū)貿易潛力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