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舊家具在他們那里大多為了擺,或是“顯擺”,在主人看來,這些東西能造出個氛圍就夠了。至于坐上太師椅舒服不舒服,那就是不冤不樂的事了
賣和買
90年代初,國際文化出版公司推出過一套文玩收藏生活叢書,其中有一本為《張說木器》,其他為《馬說陶瓷》,《田說古籍》,《劉說字畫》,那時筆者有幸得以認識三位主說人,并曾到府上拜訪。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藏品豐富,居家狹窄。木器收藏家張德祥家居北京南城的一條小胡同里,可供其周旋的空間甚為局促。于是那時定格了一群收藏家的印象,即節(jié)衣縮食,孜孜以求,但緘口不談錢字,精挑細揀,舊物中的子丑寅卯能一一道來。
他們自然不曾想到,在電視報紙熱情煽動“歐陸風(fēng)情”、“歐陸經(jīng)典”的時尚中,中式古典家具竟洗面而來。不覺間,北京周邊形成了一個古典家具修復(fù)作坊的包圍圈。這些作坊大多分布在三環(huán)路以外,以城南分布得最為密集,有些還與現(xiàn)代家具城比鄰而設(shè)。細查起來,開作坊的人大約都號稱是京作、蘇作、廣作的傳人。名堂大的作坊都有個堂號,如“和合行”。買主呢,有長期留居的外國人,有本地的文化人,留學(xué)歸來的,以及崛起的白領(lǐng)們。
《馬說陶瓷》的主說人,收藏界名人馬未都說,30年前,很多普通人家雖然沒有受到“文革”抄家的波及,卻迫于物質(zhì)方面的壓力,把家傳的老式家具賣給了委托商行或文物商人。20年前,一批敏感的人熱衷追求洋貨,把紅木、紫檀的木器趕出了門,換上了羅馬尼亞式和意大利式的沙發(fā)、組合柜。這種人現(xiàn)在都悔不當(dāng)初。作家阿城也說,那時看到了一些親朋好友都執(zhí)意要賣掉木質(zhì)、品相都屬上乘的古典家具,真讓人痛心疾首�,F(xiàn)在他從美國回來,卻看到大家又都醒過夢來了,什么都往回買。大概是要將功補過吧。
收藏就是玩
筆者采訪發(fā)現(xiàn),新的收藏群落都有些速成,買起東西來頗為大手,收藏消費中理性品味的成分少,感性的成分多。他們的心態(tài)也輕松隨意,這些古舊家具在他們那里大多是為了擺,或是“顯擺”,甚至有的就是湊個氣氛。畫家劉澤,百十來米的住房里置辦了老榆木的圈椅,紅木的條案,楸木的博古架等,一室古典家具模樣的東西,卻沒一樣是上好木質(zhì)的。而在他看來,這些東西能造出個氛圍就夠了。
在《下個世紀見》的作者艾丹家里,一個做工精致的條案和一個半桌上,坦然安置的是他的電腦和打印機等一應(yīng)雜物。李纓、張怡夫婦是留日10年的電影人,在日本有他們自己的“龍影”電影公司,他們的作品《兩小時》在1999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亞洲最佳電影獎。今年春節(jié)前,他們在北京租了房子,置辦了滿屋的老式家具。要是嚴格說起來,他們的家具從質(zhì)地到風(fēng)格完全不統(tǒng)一,也不屬上乘,用起來卻也隨心所欲,讓人端坐的春凳在這里變成了茶幾。
前些年有人在空閑的書柜里擺上酒瓶還會被人譏笑,現(xiàn)在有人堂而皇之地把古雅的老書柜專作存放各種洋酒之用。宜家家居有售各種CD柜,價廉物美,可一批音樂人紛紛購回大號的中藥柜,充當(dāng)CD柜,于是,莫扎特被放在了“當(dāng)歸”的名下,貝多芬就進了“白術(shù)”的格子。米斗,在我們的認識里,那就是地主收租時“大斗進小斗出”的剝削工具,現(xiàn)在它被當(dāng)成了垃圾箱。
追究起這種對古典家具的熱衷的原因,馬未都說,最重要的因素是這些東西本身的質(zhì)量好,中國古代1300年的科舉制造成了以文人趣味為主流的社會結(jié)構(gòu),文人一般比較挑剔,家具制作上便趨于精益求精,千錘百煉,才有可能世代相傳。艾丹說到老舊家具那種細致的紋理、爽膩的手感,在其中能享受到時空隧道般的時空縱深感。
傳承與創(chuàng)造
畫家艾未未以古典家具為媒材創(chuàng)作的《明式家具》系列作品也許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chǎn)生的。艾未未選取明式家具為題,只是因為明式家具是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境界,他利用榫這種結(jié)構(gòu)重組。其代表作品之一就是以兩個細長的條案組成的十字條案,新的造型具有視覺沖擊。1999年這個作品被帶到了威尼斯雙年展。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00年第4期 譚雪梅文
賣和買
90年代初,國際文化出版公司推出過一套文玩收藏生活叢書,其中有一本為《張說木器》,其他為《馬說陶瓷》,《田說古籍》,《劉說字畫》,那時筆者有幸得以認識三位主說人,并曾到府上拜訪。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藏品豐富,居家狹窄。木器收藏家張德祥家居北京南城的一條小胡同里,可供其周旋的空間甚為局促。于是那時定格了一群收藏家的印象,即節(jié)衣縮食,孜孜以求,但緘口不談錢字,精挑細揀,舊物中的子丑寅卯能一一道來。
他們自然不曾想到,在電視報紙熱情煽動“歐陸風(fēng)情”、“歐陸經(jīng)典”的時尚中,中式古典家具竟洗面而來。不覺間,北京周邊形成了一個古典家具修復(fù)作坊的包圍圈。這些作坊大多分布在三環(huán)路以外,以城南分布得最為密集,有些還與現(xiàn)代家具城比鄰而設(shè)。細查起來,開作坊的人大約都號稱是京作、蘇作、廣作的傳人。名堂大的作坊都有個堂號,如“和合行”。買主呢,有長期留居的外國人,有本地的文化人,留學(xué)歸來的,以及崛起的白領(lǐng)們。
《馬說陶瓷》的主說人,收藏界名人馬未都說,30年前,很多普通人家雖然沒有受到“文革”抄家的波及,卻迫于物質(zhì)方面的壓力,把家傳的老式家具賣給了委托商行或文物商人。20年前,一批敏感的人熱衷追求洋貨,把紅木、紫檀的木器趕出了門,換上了羅馬尼亞式和意大利式的沙發(fā)、組合柜。這種人現(xiàn)在都悔不當(dāng)初。作家阿城也說,那時看到了一些親朋好友都執(zhí)意要賣掉木質(zhì)、品相都屬上乘的古典家具,真讓人痛心疾首�,F(xiàn)在他從美國回來,卻看到大家又都醒過夢來了,什么都往回買。大概是要將功補過吧。
收藏就是玩
筆者采訪發(fā)現(xiàn),新的收藏群落都有些速成,買起東西來頗為大手,收藏消費中理性品味的成分少,感性的成分多。他們的心態(tài)也輕松隨意,這些古舊家具在他們那里大多是為了擺,或是“顯擺”,甚至有的就是湊個氣氛。畫家劉澤,百十來米的住房里置辦了老榆木的圈椅,紅木的條案,楸木的博古架等,一室古典家具模樣的東西,卻沒一樣是上好木質(zhì)的。而在他看來,這些東西能造出個氛圍就夠了。
在《下個世紀見》的作者艾丹家里,一個做工精致的條案和一個半桌上,坦然安置的是他的電腦和打印機等一應(yīng)雜物。李纓、張怡夫婦是留日10年的電影人,在日本有他們自己的“龍影”電影公司,他們的作品《兩小時》在1999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亞洲最佳電影獎。今年春節(jié)前,他們在北京租了房子,置辦了滿屋的老式家具。要是嚴格說起來,他們的家具從質(zhì)地到風(fēng)格完全不統(tǒng)一,也不屬上乘,用起來卻也隨心所欲,讓人端坐的春凳在這里變成了茶幾。
前些年有人在空閑的書柜里擺上酒瓶還會被人譏笑,現(xiàn)在有人堂而皇之地把古雅的老書柜專作存放各種洋酒之用。宜家家居有售各種CD柜,價廉物美,可一批音樂人紛紛購回大號的中藥柜,充當(dāng)CD柜,于是,莫扎特被放在了“當(dāng)歸”的名下,貝多芬就進了“白術(shù)”的格子。米斗,在我們的認識里,那就是地主收租時“大斗進小斗出”的剝削工具,現(xiàn)在它被當(dāng)成了垃圾箱。
追究起這種對古典家具的熱衷的原因,馬未都說,最重要的因素是這些東西本身的質(zhì)量好,中國古代1300年的科舉制造成了以文人趣味為主流的社會結(jié)構(gòu),文人一般比較挑剔,家具制作上便趨于精益求精,千錘百煉,才有可能世代相傳。艾丹說到老舊家具那種細致的紋理、爽膩的手感,在其中能享受到時空隧道般的時空縱深感。
傳承與創(chuàng)造
畫家艾未未以古典家具為媒材創(chuàng)作的《明式家具》系列作品也許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chǎn)生的。艾未未選取明式家具為題,只是因為明式家具是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境界,他利用榫這種結(jié)構(gòu)重組。其代表作品之一就是以兩個細長的條案組成的十字條案,新的造型具有視覺沖擊。1999年這個作品被帶到了威尼斯雙年展。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00年第4期 譚雪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