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世紀前的西方家居服
在西方,家居服的起源要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當時的男子和女子居家時都會穿著一種叫做“丘尼卡”的袋裝貫頭式服裝,其服裝形式為簡單的袋狀,即兩片毛織物裁剪成T型,縫合兩側和肩部并留有領口和袖口。經過13世紀和14世紀的演變,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家居服增加許多裝飾性的設計語言。此時,一種前面緊身,背部有普利茲褶飾的樣式被王朝宮廷及周圍貴婦所認可,路易十五的情婦篷巴杜侯爵夫人尤為喜歡,這樣的穿著樣式流行了幾十年。到了19世紀初,女子的家居服樣式突出高腰身和細長裙,而袖子則是強調體積感的帕夫袖。袖子是區(qū)分家居服和禮儀服的重要標志,即長袖主要是家居服而短的帕夫袖主要用作禮儀服。
二、20世紀后的西方家居服
20世紀初的家居服崇尚奢華和繁雜,在1916年的《時尚》雜志上有一段很形象的描述:“幾乎所有年輕姑娘承認她最大的缺點就是向往閨房里那些漂亮的東西,世上除了柔軟的絲質睡衣或絨制睡袍外,再也沒有什么別的東西能夠使她欣喜若狂的了。”由此可見,當時女子對于家居服的崇拜已然到達癡狂的程度。家居服以長袍式的居多,在長袍上鑲有毛皮或珠寶花紋的網(wǎng)邊,極具女人味。1909年受俄羅斯芭蕾舞演出服的啟發(fā),家居服選擇奢華明快顏色的絲綢和緞子制作,配以纏頭巾。
受戰(zhàn)爭經濟蕭條的影響,一戰(zhàn)時的家居服外觀樸實,以穿著舒適為主,不再強調過分的裝飾和明亮的顏色,而條格面料的男性化睡衣成為流行。戰(zhàn)爭后的家居服恢復其以往的風采,并有意模仿晚禮服的設計:束腰、露背、低領、長裙擺、多褶皺,面料則多用喬其紗和絲綢,突出女性的特征,女人味十足。與之有明顯區(qū)別的是二戰(zhàn)后的家居服,強調優(yōu)雅女性,服裝形式多為高領長袖,并有大量褶皺和裝飾花邊。隨著好萊塢明星競相穿著低領露背睡袍在熒屏上亮相,家居服被推上了一個時尚高潮。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這短短的20年中,家居服在面料和顏色上有稍許變化,在服裝形式上變化很少,主要以睡袍為主。進入90年代,睡衣市場已經擴大到包括人們在家所穿的衣服,而不只是睡覺時穿著的。包括現(xiàn)在美國比較大的睡衣和內衣公司—Victories Secrets在內的多家公司都意識到,女人們對于內衣的需求已遠遠超出基本的需要,他們不僅希望穿著舒適,更希望能夠看上去性感且充滿個性,如對流行時裝一樣的熱衷于家居服。
時至今日,西方家居服歷史已近2000多年,現(xiàn)有的家居服體系已十分成熟,而學者和企業(yè)家們對于家居服的研究著力點在于品牌策略,研究出高定位、高品質的品牌是他們共同的追求。美國品牌價值協(xié)會主席萊瑞?萊特有一句名言:“未來是營銷師品牌的戰(zhàn)爭”。由此可見,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更為重要。
三、中國古代的家居服
中國歷史上對于家居服這個名詞有另外一個詞來詮釋:“燕服”。“燕居”,也可以寫作“宴居”,意為安閑而居。在古代,人們習慣將有官之人退朝閑居稱為 “燕居”,因此,居家之服則稱為“燕服”。
不同歷史時期,對于“燕服”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周漢兩朝的“燕服”只適用于貴族,平民百姓和身份低微者不可穿著。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民族的雜交融合,燕居之服也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杜f唐書》記載“宴服,蓋古之褻服也,……北朝則雜以戎夷之制。愛至北齊,有長帽短靴,合袴襖子,誅紫玄黃,各任所好。雖竭見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會,一切通用。”到了隋唐時期,帝王貴族的燕居之服為“黃文綾袍,烏紗帽,九環(huán)帶,烏皮六合靴。”宋代則是燕居之服發(fā)展的高峰期,當時士人間流行的高裝巾子、圓領窄袖衫袍,即所謂“野老之服”。明代,“燕服”被嚴格的納入制度范疇,根據(jù)身份等級的不同,服裝的顏色、材質,以及冠飾和佩飾都有清晰和準確的區(qū)分。清代是滿人的天下,男子穿著華夏漢服乃是禁制,因此,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漢服和發(fā)展到高峰的“燕服”一朝湮滅,至此,象征著身份和地位的燕居之服暫時退出了歷史舞臺。
無論是周漢,或是魏晉南北朝,最后是唐宋元明清,對于“燕服”都有自己的規(guī)定,但追根到底是一個“禮”字。中國是一個重“禮”的社會,因此對于服裝形式而言都合乎禮制才算完美。同時,“燕服”也無法擺脫等級尊卑的標示作用,這或多或少讓人感嘆,小小的一件燕居服裝賦予了太多政治色彩,對于其本身而言,多少也算不上是一件幸事吧。
四、近現(xiàn)代的家居服
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對于“家居服”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在家穿著的服裝也只是將舊衣服進行改造,或將外套里面的線衣露出來,就是最初的家居服。改革開放后,隨著舶來品的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放在“家”上,家居服才有生存發(fā)展的土壤。
現(xiàn)有的家居服品牌以廣州、汕頭等南方地區(qū)居多,款式多以寬大的上下套裝為主,裙裝為輔,顏色則較為艷麗。但較之國外成熟的家居服而言,中國的家居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沒有健全的家居服設計師體系;二是沒有專業(yè)的家居服設計教育體系;三是行業(yè)專業(yè)設計師的缺少,使得家居服在整個設計中的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款式落后,面料相近,顏色相似,“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
筆者認為,未來中國家居服的發(fā)展方向,必然要向國外成熟的家居服體系看齊,家居服勢必更加“系統(tǒng)化”、“品牌化”,同時兼顧功能性和趣味性。
五、結語
雖然國內家居服發(fā)展時間很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但前有國外家居服作為參考,后有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前景仍一片光明。正如凱迪品牌董事長馬慶渲所說:“現(xiàn)在的家居服行業(yè),不是處于“分蛋糕”階段,而是處于“做大做好蛋糕”的階段,家居服真正的競爭源于行業(yè)之外,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品牌,而是消費者的認同。”
在西方,家居服的起源要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當時的男子和女子居家時都會穿著一種叫做“丘尼卡”的袋裝貫頭式服裝,其服裝形式為簡單的袋狀,即兩片毛織物裁剪成T型,縫合兩側和肩部并留有領口和袖口。經過13世紀和14世紀的演變,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家居服增加許多裝飾性的設計語言。此時,一種前面緊身,背部有普利茲褶飾的樣式被王朝宮廷及周圍貴婦所認可,路易十五的情婦篷巴杜侯爵夫人尤為喜歡,這樣的穿著樣式流行了幾十年。到了19世紀初,女子的家居服樣式突出高腰身和細長裙,而袖子則是強調體積感的帕夫袖。袖子是區(qū)分家居服和禮儀服的重要標志,即長袖主要是家居服而短的帕夫袖主要用作禮儀服。
二、20世紀后的西方家居服
20世紀初的家居服崇尚奢華和繁雜,在1916年的《時尚》雜志上有一段很形象的描述:“幾乎所有年輕姑娘承認她最大的缺點就是向往閨房里那些漂亮的東西,世上除了柔軟的絲質睡衣或絨制睡袍外,再也沒有什么別的東西能夠使她欣喜若狂的了。”由此可見,當時女子對于家居服的崇拜已然到達癡狂的程度。家居服以長袍式的居多,在長袍上鑲有毛皮或珠寶花紋的網(wǎng)邊,極具女人味。1909年受俄羅斯芭蕾舞演出服的啟發(fā),家居服選擇奢華明快顏色的絲綢和緞子制作,配以纏頭巾。
受戰(zhàn)爭經濟蕭條的影響,一戰(zhàn)時的家居服外觀樸實,以穿著舒適為主,不再強調過分的裝飾和明亮的顏色,而條格面料的男性化睡衣成為流行。戰(zhàn)爭后的家居服恢復其以往的風采,并有意模仿晚禮服的設計:束腰、露背、低領、長裙擺、多褶皺,面料則多用喬其紗和絲綢,突出女性的特征,女人味十足。與之有明顯區(qū)別的是二戰(zhàn)后的家居服,強調優(yōu)雅女性,服裝形式多為高領長袖,并有大量褶皺和裝飾花邊。隨著好萊塢明星競相穿著低領露背睡袍在熒屏上亮相,家居服被推上了一個時尚高潮。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這短短的20年中,家居服在面料和顏色上有稍許變化,在服裝形式上變化很少,主要以睡袍為主。進入90年代,睡衣市場已經擴大到包括人們在家所穿的衣服,而不只是睡覺時穿著的。包括現(xiàn)在美國比較大的睡衣和內衣公司—Victories Secrets在內的多家公司都意識到,女人們對于內衣的需求已遠遠超出基本的需要,他們不僅希望穿著舒適,更希望能夠看上去性感且充滿個性,如對流行時裝一樣的熱衷于家居服。
時至今日,西方家居服歷史已近2000多年,現(xiàn)有的家居服體系已十分成熟,而學者和企業(yè)家們對于家居服的研究著力點在于品牌策略,研究出高定位、高品質的品牌是他們共同的追求。美國品牌價值協(xié)會主席萊瑞?萊特有一句名言:“未來是營銷師品牌的戰(zhàn)爭”。由此可見,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更為重要。
三、中國古代的家居服
中國歷史上對于家居服這個名詞有另外一個詞來詮釋:“燕服”。“燕居”,也可以寫作“宴居”,意為安閑而居。在古代,人們習慣將有官之人退朝閑居稱為 “燕居”,因此,居家之服則稱為“燕服”。
不同歷史時期,對于“燕服”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周漢兩朝的“燕服”只適用于貴族,平民百姓和身份低微者不可穿著。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民族的雜交融合,燕居之服也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杜f唐書》記載“宴服,蓋古之褻服也,……北朝則雜以戎夷之制。愛至北齊,有長帽短靴,合袴襖子,誅紫玄黃,各任所好。雖竭見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會,一切通用。”到了隋唐時期,帝王貴族的燕居之服為“黃文綾袍,烏紗帽,九環(huán)帶,烏皮六合靴。”宋代則是燕居之服發(fā)展的高峰期,當時士人間流行的高裝巾子、圓領窄袖衫袍,即所謂“野老之服”。明代,“燕服”被嚴格的納入制度范疇,根據(jù)身份等級的不同,服裝的顏色、材質,以及冠飾和佩飾都有清晰和準確的區(qū)分。清代是滿人的天下,男子穿著華夏漢服乃是禁制,因此,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漢服和發(fā)展到高峰的“燕服”一朝湮滅,至此,象征著身份和地位的燕居之服暫時退出了歷史舞臺。
無論是周漢,或是魏晉南北朝,最后是唐宋元明清,對于“燕服”都有自己的規(guī)定,但追根到底是一個“禮”字。中國是一個重“禮”的社會,因此對于服裝形式而言都合乎禮制才算完美。同時,“燕服”也無法擺脫等級尊卑的標示作用,這或多或少讓人感嘆,小小的一件燕居服裝賦予了太多政治色彩,對于其本身而言,多少也算不上是一件幸事吧。
四、近現(xiàn)代的家居服
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對于“家居服”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在家穿著的服裝也只是將舊衣服進行改造,或將外套里面的線衣露出來,就是最初的家居服。改革開放后,隨著舶來品的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放在“家”上,家居服才有生存發(fā)展的土壤。
現(xiàn)有的家居服品牌以廣州、汕頭等南方地區(qū)居多,款式多以寬大的上下套裝為主,裙裝為輔,顏色則較為艷麗。但較之國外成熟的家居服而言,中國的家居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沒有健全的家居服設計師體系;二是沒有專業(yè)的家居服設計教育體系;三是行業(yè)專業(yè)設計師的缺少,使得家居服在整個設計中的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款式落后,面料相近,顏色相似,“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
筆者認為,未來中國家居服的發(fā)展方向,必然要向國外成熟的家居服體系看齊,家居服勢必更加“系統(tǒng)化”、“品牌化”,同時兼顧功能性和趣味性。
五、結語
雖然國內家居服發(fā)展時間很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但前有國外家居服作為參考,后有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前景仍一片光明。正如凱迪品牌董事長馬慶渲所說:“現(xiàn)在的家居服行業(yè),不是處于“分蛋糕”階段,而是處于“做大做好蛋糕”的階段,家居服真正的競爭源于行業(yè)之外,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品牌,而是消費者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