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總希望獲得很多,但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很多。老家具伴隨著我們走過千百年,它們是我們的旁觀者,目睹我們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雖然不能給我們安慰,也不能給我們忠告,但它們以溫熱堅實的軀體,供我們憑靠臥坐。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港臺地區(qū)和歐美等地的華人、老外開始在大陸悄悄購藏明清家具,運往境外獲利。內(nèi)地不少商人聞訊后也一頭扎進這個行業(yè)淘金,導致老家具開始更大規(guī)模地外流。它的路徑是這樣的:老家具商販先到北方城市和農(nóng)村收購,經(jīng)過一番修復后運到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出境。后來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市出現(xiàn)了老家具的集散地,并形成一條巨大的產(chǎn)業(yè)鏈。
當時流至境外的,黃花梨、紫檀或雞翅等硬木家具倒不是主流,而是長期以來被國人看輕的白木家具,比如核桃木、櫸木、楠木、柏木、樟木等,從式樣上判斷,也非宮廷家具,而是純粹的民間家具。
上海虹橋地區(qū)的老家具市場就是在這個時候自發(fā)形成的,最多的時候在虹橋路、吳中路、虹中路、虹許路一帶集中了三十多家,因為這里有閑置的廠房倉庫,更有目標客戶群——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老外和在外企工作的白領(lǐng)。后來,不少外地游客一到上海也喜歡到虹橋一帶尋訪老家具,抱一兩件回去,其中不乏在影視界、娛樂界頗有知名度的文化人。在民間收藏熱中,白木家具的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得到了再發(fā)現(xiàn),同樣可以使人們產(chǎn)生與生俱來的親切感,使心中積淀已久的文化意識翩然升華。何況作為一個收藏門類,其經(jīng)濟價值與日俱增。
十多年前,因為預設(shè)的一次采訪,我走進了虹橋路老家具商店,隨即被老家具營造的文化環(huán)境迷住了。采訪結(jié)束,就和幾家店里的老板成了朋友,由此成了老家具發(fā)燒友。從此,我得空就往那里鉆。開始是買幾塊雕花板掛在墻上作為裝飾,后來買了新房,在裝修前就預先給老家具留了位置。
有一次我在亨利家具店看到一張八仙桌,核桃木材質(zhì),牙板淺浮雕,卷草紋加四季花卉,中間是變形壽字。桌面是披麻披灰的,玄色啞光,從這個工藝分析,它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產(chǎn)物。我一眼就喜歡上了,它仿佛早就在店堂里等我。但有一個丹麥人已經(jīng)訂購了它,我跟老板說,這樣的好東西不能讓外國人搬走,留在中國不是挺好嗎?最終我說服了他。
后來我又在吳中路明德堂淘到一具三屜悶柜,老榆木的,深褐色。在中國人的家居格局中,客堂里通常放一張長長的供桌,前面是八仙桌,兩旁是太師椅,顯出一種豪門世家的秩序和威嚴。在新式公寓房里,當然不適宜整成這樣的格局。于是我就選擇了悶柜,因為它比較家常,比較平民化。我在它上面供了一尊陶質(zhì)佛像,焚一爐香,兩旁是一對青花撣瓶。柜子上面是一幅山水中堂,配一幅泥金對子,似乎很典雅。
不久我又買了一具炕頭柜,也是老榆木的,這種炕頭柜原來是放在北方農(nóng)村炕上的,稍矮。敦實無比。我就將它放在窗臺上,上面放一塊靈璧石,在陽光強烈的時候,將北窗的竹質(zhì)窗簾垂下,隱約間,將靈璧石襯得有點江南園林的意思。
有一次我闖進虹中路一家老家具工場,發(fā)現(xiàn)了幾具正在修復的書柜,那是蘇州的雕花書柜,櫸木材質(zhì),面板側(cè)板均有雕工。我繞到它后面一看,哇,是披麻披灰工藝,那么至少是清中期的遺物,詢價,2100元,應(yīng)該算公道,當即付錢。這件一人高的書柜用來存放畫冊正好,上面再擱一個清代的青花瓷盤,書房的感覺就亮堂起來。要不是書房面積有限,我會將另幾具也一起搬回來。
同時,我還買了幾件小零碎:柏木炕幾、榆木圈椅、柞榛木花幾等,我還用一對從蘇州文廟淘來的雕花板,請老家具商店做了一只萬歷柜。萬歷柜是明萬歷年間的經(jīng)典式樣,流傳至今的實物已經(jīng)很少了,在前幾年美國紐約一次中國明清家具拍賣會上,一具黃花梨的萬歷柜拍到70000美元�,F(xiàn)在我家的這具萬歷柜用來放茶葉,亮格內(nèi)正好放茶具,上面擱一把舊紫砂茶壺,柜子上供一尊鎏金朱漆木佛像,前面再置一只元代的龍泉窯小香爐,墻上是一幅現(xiàn)代書法,獨立成一景。
后來,我還買了幾件西洋老家具。這些西洋老家具都是從花園洋房、鄉(xiāng)村別墅里流散出來的,大多是進口貨,帶著租界的雪茄煙味和威士忌味,走進我的家里。
比如靠背餐椅,柚木材質(zhì),栗殼色。從斜土路一家西洋老家具商店買來的,一共四把,有著洛可可風格的花飾,卷花紋的背,圓柱形帶圍邊的腿,軟包椅面,原來的布面已經(jīng)破舊了,另換了紫紅色新布,漆面是老的,泛出幽幽的包漿。配中式餐桌似乎另類,但比太師椅要輕巧得多,再說中西合璧也是不錯的選項。
柚木扶手椅,原色,漆面脫落了,露出了緊密的木紋和材質(zhì)的本色。但它結(jié)實異常,兩條胳膊擱在扶手上也正好,打電腦累了,可以踏踏實實地休息一會兒。要說這把是如何得來的,也很有趣,有一回到泰康路藝術(shù)中心去,看到展廳一角正擱著一把寬大結(jié)實的椅子,一見鐘情。并知道滿屋子老家具都是藝術(shù)經(jīng)紀人吳梅森淘來的,就說:“這把椅子讓給我吧。”而他說,這批老家具錢還沒付呢。我可不管,抱著就往家里搬。1500元,物有所值。
咖啡幾,柚木,淺棕色。四條腿和牙板上雕滿了具有古希臘風格的卷草紋,幾面是皮革型的,現(xiàn)在誰還肯這樣花工夫啊。兩張四十年代的胡椒點藤面車圓腿十字棖方凳配這樣雅致的咖啡幾,外加一盞由泰萊洋行出品的煤油燈改制的臺燈,構(gòu)成了書房的休息區(qū)。一具柚木吧臺,四腿高挑,素雅雋永,兩扇門打開可以存放書報雜志。臺面上擱幾架老照片。讀書累了,坐著喝杯下午茶,讓手指在咖啡幾的花紋上輕輕滑過,很滿足了。
在小心翼翼地與這些老家具一起聆聽晨鐘暮鼓之時,我感到了中國文人的趣味和工匠的想象力以及中國文化的感化力,也感受到了上世紀初上海的開放度和兼容性,以及對外來文化的自信把握。
我在虹橋路尋尋覓覓的時候,看到許多老外發(fā)瘋似的搶購中國明清老家具,然后裝了集裝箱運到外國去賺錢。幾年后我再去,原汁原味的老家具就很少了�,F(xiàn)在,有些老家具商店因為貨源驟減而不得改行了,或以老料新做來維持局面。
在尋訪老家具的同時,我也積累了不少有關(guān)老家具方面的知識,也寫了一些文章,陸續(xù)發(fā)表在一些雜志上求教方家�?梢哉f,我是撰寫這類文章比較早的。條件成熟后我就寫了兩本書,它們像一對官帽椅:《尋找老家具》和《時尚老家具》。內(nèi)容除了介紹中式白木家具和西式家具的風格特征、匠作流派和購藏要訣外,還從鑒賞角度談了自己的體會,更大的亮點是滬上好幾位文化名人玩老家具的案例,比如漫畫家書法篆刻家陸康、鄭辛遙就是骨灰級的西洋老家具收藏家。我甚至還手繪了老家具地圖,整理了十多年來中國古典家具在國際拍賣會上的成交記錄。姐妹書出版后居然銷得不錯,很快重印。有些人看了我的書后有所啟發(fā),也做起了老家具生意,而且順利地致富了!有一次我偶然走進一家西洋老家具商店,跟年輕的老板攀談后,他驚叫起來:沈老師,我就是看了你的書后下海的!現(xiàn)在,他專門經(jīng)銷Art Deco風格的西洋老家具,每月從歐洲運回一個集裝箱,貨品基本來自那里的跳蚤市場。
從尋訪老家具到撰寫老家具收藏方面的書籍,還作過有關(guān)講座,結(jié)交同好朋友,我玩得相當有勁,相當滿足。如今,“詩意地居住”成為一種快餐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時尚,那么,老家具無論中西式樣,它們都攜帶著密集的歷史文化信息,世代相傳,劫后余存,以特有的社會屬性和文化屬性,對今人仍然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享用老家具,其實也是在與前人交流對話,從每個細節(jié)上感受古人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想,還有手藝時代那份宗教般的虔誠。那么如何使老家具的實用功能得到發(fā)揮,并使它的符號意義在浮躁的城市生活中獲得最充分的強化和散發(fā),就成了一種應(yīng)該普及的知識。我非常愿意與這方面的專家一起做這樣的事。
生活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總希望獲得很多,但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很多。老家具伴隨著我們走過千百年,它們是我們的旁觀者,目睹我們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雖然不能給我們安慰,也不能給我們忠告,但它們以溫熱堅實的軀體,供我們憑靠臥坐。是的,即使在我們一貧如洗時,它們也沒有主動離開我們,它們是沉默的、忠實的、可靠的、永久的朋友。
(選自2010年4月15日《文學報》)
原報責編 朱金晨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港臺地區(qū)和歐美等地的華人、老外開始在大陸悄悄購藏明清家具,運往境外獲利。內(nèi)地不少商人聞訊后也一頭扎進這個行業(yè)淘金,導致老家具開始更大規(guī)模地外流。它的路徑是這樣的:老家具商販先到北方城市和農(nóng)村收購,經(jīng)過一番修復后運到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出境。后來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市出現(xiàn)了老家具的集散地,并形成一條巨大的產(chǎn)業(yè)鏈。
當時流至境外的,黃花梨、紫檀或雞翅等硬木家具倒不是主流,而是長期以來被國人看輕的白木家具,比如核桃木、櫸木、楠木、柏木、樟木等,從式樣上判斷,也非宮廷家具,而是純粹的民間家具。
上海虹橋地區(qū)的老家具市場就是在這個時候自發(fā)形成的,最多的時候在虹橋路、吳中路、虹中路、虹許路一帶集中了三十多家,因為這里有閑置的廠房倉庫,更有目標客戶群——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老外和在外企工作的白領(lǐng)。后來,不少外地游客一到上海也喜歡到虹橋一帶尋訪老家具,抱一兩件回去,其中不乏在影視界、娛樂界頗有知名度的文化人。在民間收藏熱中,白木家具的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得到了再發(fā)現(xiàn),同樣可以使人們產(chǎn)生與生俱來的親切感,使心中積淀已久的文化意識翩然升華。何況作為一個收藏門類,其經(jīng)濟價值與日俱增。
十多年前,因為預設(shè)的一次采訪,我走進了虹橋路老家具商店,隨即被老家具營造的文化環(huán)境迷住了。采訪結(jié)束,就和幾家店里的老板成了朋友,由此成了老家具發(fā)燒友。從此,我得空就往那里鉆。開始是買幾塊雕花板掛在墻上作為裝飾,后來買了新房,在裝修前就預先給老家具留了位置。
有一次我在亨利家具店看到一張八仙桌,核桃木材質(zhì),牙板淺浮雕,卷草紋加四季花卉,中間是變形壽字。桌面是披麻披灰的,玄色啞光,從這個工藝分析,它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產(chǎn)物。我一眼就喜歡上了,它仿佛早就在店堂里等我。但有一個丹麥人已經(jīng)訂購了它,我跟老板說,這樣的好東西不能讓外國人搬走,留在中國不是挺好嗎?最終我說服了他。
后來我又在吳中路明德堂淘到一具三屜悶柜,老榆木的,深褐色。在中國人的家居格局中,客堂里通常放一張長長的供桌,前面是八仙桌,兩旁是太師椅,顯出一種豪門世家的秩序和威嚴。在新式公寓房里,當然不適宜整成這樣的格局。于是我就選擇了悶柜,因為它比較家常,比較平民化。我在它上面供了一尊陶質(zhì)佛像,焚一爐香,兩旁是一對青花撣瓶。柜子上面是一幅山水中堂,配一幅泥金對子,似乎很典雅。
不久我又買了一具炕頭柜,也是老榆木的,這種炕頭柜原來是放在北方農(nóng)村炕上的,稍矮。敦實無比。我就將它放在窗臺上,上面放一塊靈璧石,在陽光強烈的時候,將北窗的竹質(zhì)窗簾垂下,隱約間,將靈璧石襯得有點江南園林的意思。
有一次我闖進虹中路一家老家具工場,發(fā)現(xiàn)了幾具正在修復的書柜,那是蘇州的雕花書柜,櫸木材質(zhì),面板側(cè)板均有雕工。我繞到它后面一看,哇,是披麻披灰工藝,那么至少是清中期的遺物,詢價,2100元,應(yīng)該算公道,當即付錢。這件一人高的書柜用來存放畫冊正好,上面再擱一個清代的青花瓷盤,書房的感覺就亮堂起來。要不是書房面積有限,我會將另幾具也一起搬回來。
同時,我還買了幾件小零碎:柏木炕幾、榆木圈椅、柞榛木花幾等,我還用一對從蘇州文廟淘來的雕花板,請老家具商店做了一只萬歷柜。萬歷柜是明萬歷年間的經(jīng)典式樣,流傳至今的實物已經(jīng)很少了,在前幾年美國紐約一次中國明清家具拍賣會上,一具黃花梨的萬歷柜拍到70000美元�,F(xiàn)在我家的這具萬歷柜用來放茶葉,亮格內(nèi)正好放茶具,上面擱一把舊紫砂茶壺,柜子上供一尊鎏金朱漆木佛像,前面再置一只元代的龍泉窯小香爐,墻上是一幅現(xiàn)代書法,獨立成一景。
后來,我還買了幾件西洋老家具。這些西洋老家具都是從花園洋房、鄉(xiāng)村別墅里流散出來的,大多是進口貨,帶著租界的雪茄煙味和威士忌味,走進我的家里。
比如靠背餐椅,柚木材質(zhì),栗殼色。從斜土路一家西洋老家具商店買來的,一共四把,有著洛可可風格的花飾,卷花紋的背,圓柱形帶圍邊的腿,軟包椅面,原來的布面已經(jīng)破舊了,另換了紫紅色新布,漆面是老的,泛出幽幽的包漿。配中式餐桌似乎另類,但比太師椅要輕巧得多,再說中西合璧也是不錯的選項。
柚木扶手椅,原色,漆面脫落了,露出了緊密的木紋和材質(zhì)的本色。但它結(jié)實異常,兩條胳膊擱在扶手上也正好,打電腦累了,可以踏踏實實地休息一會兒。要說這把是如何得來的,也很有趣,有一回到泰康路藝術(shù)中心去,看到展廳一角正擱著一把寬大結(jié)實的椅子,一見鐘情。并知道滿屋子老家具都是藝術(shù)經(jīng)紀人吳梅森淘來的,就說:“這把椅子讓給我吧。”而他說,這批老家具錢還沒付呢。我可不管,抱著就往家里搬。1500元,物有所值。
咖啡幾,柚木,淺棕色。四條腿和牙板上雕滿了具有古希臘風格的卷草紋,幾面是皮革型的,現(xiàn)在誰還肯這樣花工夫啊。兩張四十年代的胡椒點藤面車圓腿十字棖方凳配這樣雅致的咖啡幾,外加一盞由泰萊洋行出品的煤油燈改制的臺燈,構(gòu)成了書房的休息區(qū)。一具柚木吧臺,四腿高挑,素雅雋永,兩扇門打開可以存放書報雜志。臺面上擱幾架老照片。讀書累了,坐著喝杯下午茶,讓手指在咖啡幾的花紋上輕輕滑過,很滿足了。
在小心翼翼地與這些老家具一起聆聽晨鐘暮鼓之時,我感到了中國文人的趣味和工匠的想象力以及中國文化的感化力,也感受到了上世紀初上海的開放度和兼容性,以及對外來文化的自信把握。
我在虹橋路尋尋覓覓的時候,看到許多老外發(fā)瘋似的搶購中國明清老家具,然后裝了集裝箱運到外國去賺錢。幾年后我再去,原汁原味的老家具就很少了�,F(xiàn)在,有些老家具商店因為貨源驟減而不得改行了,或以老料新做來維持局面。
在尋訪老家具的同時,我也積累了不少有關(guān)老家具方面的知識,也寫了一些文章,陸續(xù)發(fā)表在一些雜志上求教方家�?梢哉f,我是撰寫這類文章比較早的。條件成熟后我就寫了兩本書,它們像一對官帽椅:《尋找老家具》和《時尚老家具》。內(nèi)容除了介紹中式白木家具和西式家具的風格特征、匠作流派和購藏要訣外,還從鑒賞角度談了自己的體會,更大的亮點是滬上好幾位文化名人玩老家具的案例,比如漫畫家書法篆刻家陸康、鄭辛遙就是骨灰級的西洋老家具收藏家。我甚至還手繪了老家具地圖,整理了十多年來中國古典家具在國際拍賣會上的成交記錄。姐妹書出版后居然銷得不錯,很快重印。有些人看了我的書后有所啟發(fā),也做起了老家具生意,而且順利地致富了!有一次我偶然走進一家西洋老家具商店,跟年輕的老板攀談后,他驚叫起來:沈老師,我就是看了你的書后下海的!現(xiàn)在,他專門經(jīng)銷Art Deco風格的西洋老家具,每月從歐洲運回一個集裝箱,貨品基本來自那里的跳蚤市場。
從尋訪老家具到撰寫老家具收藏方面的書籍,還作過有關(guān)講座,結(jié)交同好朋友,我玩得相當有勁,相當滿足。如今,“詩意地居住”成為一種快餐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時尚,那么,老家具無論中西式樣,它們都攜帶著密集的歷史文化信息,世代相傳,劫后余存,以特有的社會屬性和文化屬性,對今人仍然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享用老家具,其實也是在與前人交流對話,從每個細節(jié)上感受古人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想,還有手藝時代那份宗教般的虔誠。那么如何使老家具的實用功能得到發(fā)揮,并使它的符號意義在浮躁的城市生活中獲得最充分的強化和散發(fā),就成了一種應(yīng)該普及的知識。我非常愿意與這方面的專家一起做這樣的事。
生活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總希望獲得很多,但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很多。老家具伴隨著我們走過千百年,它們是我們的旁觀者,目睹我們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雖然不能給我們安慰,也不能給我們忠告,但它們以溫熱堅實的軀體,供我們憑靠臥坐。是的,即使在我們一貧如洗時,它們也沒有主動離開我們,它們是沉默的、忠實的、可靠的、永久的朋友。
(選自2010年4月15日《文學報》)
原報責編 朱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