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西方發(fā)展進程中,歷史文化差異使得中西方家具設計從形式、風格、裝飾等多個方面都大不相同,也正是基于此,中西方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會相互借鑒,形成了相互影響的設計格局。本文對中西方家具設計的比較進行了集中分析,并重點闡釋了中西方家具設計的相互影響,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西方;家具設計;比較;影響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8.200
1 中西方家具設計的比較
1.1 中西方家具設計理念差異
在中國家具設計中,道器論、創(chuàng)物論、工巧論以及致用論是思想根本,因此,設計項目要以實用性為基礎,要在審視的基礎上,利用自然結構和不經(jīng)雕琢的結構保證造物的豐富性,從而真正追求審美境界。也就是說,在中國家具設計中,也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傳統(tǒng)理念,確保實用性更加貼合需求。
而在西方設計結構中,一些偉大的思想家為家具設計項目奠定了基礎,在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理念中,美和善是根本也是萬物確定的基礎,因此,在西方家具設計中,更多的開始追求實用、美觀以及經(jīng)濟性。而在進入到巴洛克美學時代后,工藝上浮華奢靡成風,利用精美的設計凸顯貴族裝飾的風格成為了當時的設計坐標,尤其是在家具設計方面,更加注重新穎和標新立異。在文藝復興后,整個西方家具設計實現(xiàn)了回歸,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平衡,在維護設計要求和設計體系的同時,也為后續(xù)設計工作的全面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確保家具整體設計結構也更加靈動。
總之,中西方設計結構和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社會思想趨勢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的“和”思想一直主導著文化領域,因此,我國家具設計也一直秉持流動平和的設計理念,這對西方后期設計產(chǎn)生了深化的影響,為文化融合提供保障[1]。
1.2 中西方家具設計材質(zhì)差異
追溯中西方家具設計差異就不能忽略家具的材質(zhì),這主要取決于差異化地區(qū)的地理條件、資源儲備等。在家具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基礎性材質(zhì)的選擇往往決定了設計的基礎性要求。設計人員要結合不同的材質(zhì)對其自身特性進行挖掘和研究,從而保證其發(fā)揮最大的優(yōu)勢。在我國傳統(tǒng)的設計結構中,由于軟木數(shù)量較多,因此,被應用在家具中的幾率也較大,若是按照木材的硬度以及實際強度對其進行劃分和區(qū)別,最突出的就是熱帶硬木,以紫檀木和黃花梨木為代表,以保證整個家具的使用年限以及整體質(zhì)量。但是,在西方的家具設計工作中,對于軟木有著不一樣的概念和理解,主要針對是針葉樹,其中,冷杉、雪松等是較為常見的“軟木”,而在西方的定義中,硬木主要是指核桃樹、櫻桃樹等,這一點恰恰和中國相反。正是由于材質(zhì)的劃分存在差異,因此,在造型處理和制作工藝流程方面,中西方家具也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風格。
在我國歷史記載中,唐代器物主要是以花梨木為根本,明代則多用紫檀紅木、楠木以及樟木等,更加注重木質(zhì)本身,因此,為了體現(xiàn)其材質(zhì)和色澤,一部分家具并不需要油漆填涂,形成了硬木家具系列。整合結合木質(zhì)本身的特性,工匠利用通體光素的方式對其不進行刻意的裝飾,只是突出其本身的文理結構,從而帶給人回歸自然的清凈質(zhì)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楠木的應用路徑較為廣泛,由于木質(zhì)本身十分穩(wěn)定,紋理也非常細膩,工匠們會將其進行簡單的打磨,然后作為家具,也就是俗稱的金絲楠木。此時在國外,利用厚橡木制作家具的數(shù)量較多,在填涂漆料后能呈現(xiàn)出暖色調(diào),成為了巴洛克時期的關鍵性設計結構和家具代表。
1.3 中西方家具設計造型差異
中西方在家具造型設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形成了各具代表的家具結構體系。
在中國,唐代家具以前伏或側(cè)身為主要依靠和支撐,利用家具起到支點的作用,而在椅子設計方面,也多為大曲背,無論是扶手還是椅腳都較為粗大。此時,埃及的家具設計和制造項目成為了國家內(nèi)較為突出的研究項目,椅子的造型也更加多變,帶椅背的和無扶手有椅背的等等,都成為了羅馬家具的特色。
而在人類文明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我國從席地而坐逐漸向垂足而坐轉(zhuǎn)變,家具的類型和設計工藝流程也發(fā)生了變化。尤其是明代家具,其在整體結構和造型設計體系方面也具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尤其是造型上更加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以及樣式結構的多樣性,不能突出了藝術感,也能完全貼合人體生理特點,加之材質(zhì)本身的特性,實現(xiàn)了典雅之美和實用之美的有效融合,也完成了藝術和生活的結合。另外,在明代家具分析方面,其造型上的線條美也十分特殊。并不是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是更加注重了線條的簡約設計,確保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更加貼合實際應用需求,因物而異呈現(xiàn)出差異化特色結構,體現(xiàn)出的線條美也十分搶眼。例如,如“s”形的椅背設計,不僅僅符合人的生理特點,整個設計結構和樣式也獨具匠心,尤其是椅子的線腳變化,突出了豐富且精湛的設計功底。并且,在家具設計借助平面、凹面、凸面、陰線、陽線等差異化比例的分析和搭配,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幾何斷面結構,不僅能突出設計的裝飾效果,也能提高藝術情趣。
與此同時,西方進入到文藝復興時期,家具的風格也被賦予了新的造型和表現(xiàn)方式,往往更多地模仿建筑結構,要保證家具設計的外觀較為莊重,整體線條也呈現(xiàn)出粗獷的特征,更加貼合古希臘的羅馬建筑風格。中國式建筑對于西方巴洛克建筑的影響力較大,且能將較為嚴肅的雕刻造型轉(zhuǎn)變?yōu)閮?yōu)美生動的狀態(tài),利用多變的線條將端莊的設計結構和曲線結合在一起[2]。
1.4 中西方家具設計裝飾差異
在裝飾方面,我國在唐代家具中裝飾樣式較多,其中,螺鈿裝飾結構、平脫樣式、金銀繪裝飾以及部分密陀僧繪制的圖樣等,都具有非常深遠的藝術研究價值,這也體現(xiàn)了當時裝飾手法的多樣性特征。而此時的古埃及,主要是利用象牙、金箔片或者是珍貴的寶石進行裝飾,將金屬和木材進行融合。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埃及家具設計中還會將椅子腿設置為獸頭形態(tài),主要是由于法老和獅子之間的淵源,利用這種方式能有效展現(xiàn)出尊貴威嚴的氣質(zhì)[3]。
關鍵詞:中西方;家具設計;比較;影響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8.200
1 中西方家具設計的比較
1.1 中西方家具設計理念差異
在中國家具設計中,道器論、創(chuàng)物論、工巧論以及致用論是思想根本,因此,設計項目要以實用性為基礎,要在審視的基礎上,利用自然結構和不經(jīng)雕琢的結構保證造物的豐富性,從而真正追求審美境界。也就是說,在中國家具設計中,也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傳統(tǒng)理念,確保實用性更加貼合需求。
而在西方設計結構中,一些偉大的思想家為家具設計項目奠定了基礎,在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理念中,美和善是根本也是萬物確定的基礎,因此,在西方家具設計中,更多的開始追求實用、美觀以及經(jīng)濟性。而在進入到巴洛克美學時代后,工藝上浮華奢靡成風,利用精美的設計凸顯貴族裝飾的風格成為了當時的設計坐標,尤其是在家具設計方面,更加注重新穎和標新立異。在文藝復興后,整個西方家具設計實現(xiàn)了回歸,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平衡,在維護設計要求和設計體系的同時,也為后續(xù)設計工作的全面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確保家具整體設計結構也更加靈動。
總之,中西方設計結構和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社會思想趨勢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的“和”思想一直主導著文化領域,因此,我國家具設計也一直秉持流動平和的設計理念,這對西方后期設計產(chǎn)生了深化的影響,為文化融合提供保障[1]。
1.2 中西方家具設計材質(zhì)差異
追溯中西方家具設計差異就不能忽略家具的材質(zhì),這主要取決于差異化地區(qū)的地理條件、資源儲備等。在家具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基礎性材質(zhì)的選擇往往決定了設計的基礎性要求。設計人員要結合不同的材質(zhì)對其自身特性進行挖掘和研究,從而保證其發(fā)揮最大的優(yōu)勢。在我國傳統(tǒng)的設計結構中,由于軟木數(shù)量較多,因此,被應用在家具中的幾率也較大,若是按照木材的硬度以及實際強度對其進行劃分和區(qū)別,最突出的就是熱帶硬木,以紫檀木和黃花梨木為代表,以保證整個家具的使用年限以及整體質(zhì)量。但是,在西方的家具設計工作中,對于軟木有著不一樣的概念和理解,主要針對是針葉樹,其中,冷杉、雪松等是較為常見的“軟木”,而在西方的定義中,硬木主要是指核桃樹、櫻桃樹等,這一點恰恰和中國相反。正是由于材質(zhì)的劃分存在差異,因此,在造型處理和制作工藝流程方面,中西方家具也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風格。
在我國歷史記載中,唐代器物主要是以花梨木為根本,明代則多用紫檀紅木、楠木以及樟木等,更加注重木質(zhì)本身,因此,為了體現(xiàn)其材質(zhì)和色澤,一部分家具并不需要油漆填涂,形成了硬木家具系列。整合結合木質(zhì)本身的特性,工匠利用通體光素的方式對其不進行刻意的裝飾,只是突出其本身的文理結構,從而帶給人回歸自然的清凈質(zhì)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楠木的應用路徑較為廣泛,由于木質(zhì)本身十分穩(wěn)定,紋理也非常細膩,工匠們會將其進行簡單的打磨,然后作為家具,也就是俗稱的金絲楠木。此時在國外,利用厚橡木制作家具的數(shù)量較多,在填涂漆料后能呈現(xiàn)出暖色調(diào),成為了巴洛克時期的關鍵性設計結構和家具代表。
1.3 中西方家具設計造型差異
中西方在家具造型設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形成了各具代表的家具結構體系。
在中國,唐代家具以前伏或側(cè)身為主要依靠和支撐,利用家具起到支點的作用,而在椅子設計方面,也多為大曲背,無論是扶手還是椅腳都較為粗大。此時,埃及的家具設計和制造項目成為了國家內(nèi)較為突出的研究項目,椅子的造型也更加多變,帶椅背的和無扶手有椅背的等等,都成為了羅馬家具的特色。
而在人類文明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我國從席地而坐逐漸向垂足而坐轉(zhuǎn)變,家具的類型和設計工藝流程也發(fā)生了變化。尤其是明代家具,其在整體結構和造型設計體系方面也具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尤其是造型上更加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以及樣式結構的多樣性,不能突出了藝術感,也能完全貼合人體生理特點,加之材質(zhì)本身的特性,實現(xiàn)了典雅之美和實用之美的有效融合,也完成了藝術和生活的結合。另外,在明代家具分析方面,其造型上的線條美也十分特殊。并不是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是更加注重了線條的簡約設計,確保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更加貼合實際應用需求,因物而異呈現(xiàn)出差異化特色結構,體現(xiàn)出的線條美也十分搶眼。例如,如“s”形的椅背設計,不僅僅符合人的生理特點,整個設計結構和樣式也獨具匠心,尤其是椅子的線腳變化,突出了豐富且精湛的設計功底。并且,在家具設計借助平面、凹面、凸面、陰線、陽線等差異化比例的分析和搭配,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幾何斷面結構,不僅能突出設計的裝飾效果,也能提高藝術情趣。
與此同時,西方進入到文藝復興時期,家具的風格也被賦予了新的造型和表現(xiàn)方式,往往更多地模仿建筑結構,要保證家具設計的外觀較為莊重,整體線條也呈現(xiàn)出粗獷的特征,更加貼合古希臘的羅馬建筑風格。中國式建筑對于西方巴洛克建筑的影響力較大,且能將較為嚴肅的雕刻造型轉(zhuǎn)變?yōu)閮?yōu)美生動的狀態(tài),利用多變的線條將端莊的設計結構和曲線結合在一起[2]。
1.4 中西方家具設計裝飾差異
在裝飾方面,我國在唐代家具中裝飾樣式較多,其中,螺鈿裝飾結構、平脫樣式、金銀繪裝飾以及部分密陀僧繪制的圖樣等,都具有非常深遠的藝術研究價值,這也體現(xiàn)了當時裝飾手法的多樣性特征。而此時的古埃及,主要是利用象牙、金箔片或者是珍貴的寶石進行裝飾,將金屬和木材進行融合。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埃及家具設計中還會將椅子腿設置為獸頭形態(tài),主要是由于法老和獅子之間的淵源,利用這種方式能有效展現(xiàn)出尊貴威嚴的氣質(zh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