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家具制作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人類幾千年燦爛的文明,經(jīng)過了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到了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其以用材考究、造型簡練、比例適度、結構科學、裝飾精美著稱于世。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傳承,明清時期的匠師們通過這一精湛的制作技藝將木材材性、造型形式及悠悠之傳統(tǒng)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器物本身實現(xiàn)了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理性與感情、物質與心靈的完美統(tǒng)一。“板料拼合”屬于明清硬木家具制作技藝中木作工藝的范疇,具體指的是將較窄面板拼成較寬面板的技藝。這一看似簡單的工藝卻廣泛應用于明清各類硬木家具的寬面構件的制作中,如柜門板、柜旁板、柜頂板、柜底板、座面板、桌案面心板、屏心板等。然而制作明清硬木家具所用大部分珍貴硬木樹種生長周期太長,成材率又較低,經(jīng)過幾百年的歷史歲月,能夠成長為大徑級的原木樹種更是少得可憐,故能流傳至今的大體量的紫檀、黃花梨家具很少,由獨板制成的更少,大多數(shù)家具的寬面構件均是由多塊板料拼合而成。這也是昔日給皇帝做日常生活器具,用到紫檀料時,也必須要經(jīng)過皇帝批準,且要精打細算,決不浪費的內在原因。此外,以空間的視角來看,這些寬面構件在家具體空間里占有很大的面積,其拼板中各構件之間紋理走向若搭配不好,不僅會由于各拼板之間抽脹變形方向的混亂而影響拼面板的膠合質量,而且還會由于各拼板之間紋理走向的無序而直接影響家具外觀的優(yōu)美。故這一工藝在明清硬木家具制作技藝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筆者在采訪傳統(tǒng)硬木家具匠師和實際生產(chǎn)明清家具匠師板料拼合的工藝原則及措施——牛曉霆王逢瑚考察的基礎上,從魚膠砸制、木紋梳理、拼縫刨平、撮膠定型對明清硬木家具的板料拼板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闡述了其傳統(tǒng)的工藝原則及方法。這對于明清硬木家具制作技藝的傳承及現(xiàn)代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借鑒價值。
1魚膠砸制
“魚膠砸制”指的是將干魚鰾經(jīng)泡、蒸、砸、熬制成魚膠的工藝,主要包括魚料選擇、溫水泡發(fā)、上籠汽蒸、杵臼砸鰾、魚膠熬制。在傳統(tǒng)制法當中,魚料可以分為兩類,一為深海魚種,一為江河魚種。兩者相比較,前者制膠最佳,因為深海水域所產(chǎn)生的水壓比江河水域所產(chǎn)生的水壓要大很多,這也就決定了深海魚類比江河魚類的魚鰾要發(fā)達,且密度要實,熬出來的魚膠黏度高,色澤純。目前傳統(tǒng)硬木家具企業(yè)或修復單位常用的魚種多為大黃魚。與現(xiàn)代生產(chǎn)中常用的聚酯膠和脲醛膠相比,其還有無污染、可回收、易融化的優(yōu)點。用魚膠膠合的硬木家具,在修復時,只要用溫水泡一段時間,就很容易根據(jù)構件的結構將家具拆散修復,且卯榫結構上殘留的膠塊鏟下后還可以繼續(xù)使用。而用聚酯膠和脲醛膠膠合硬木家具則彳艮難#開,稍有不慎’就會破壞家具的榫卯結構’雖然期滕效剰斷細給家具以后的修肛傾下了很多隱患。就凊代宮廷財家具的制作而論,其構件膠合用的均是魚膠,而并非豬皮膠或骨膠,這在清代宮廷伙計檔里有明確記載。選擇好魚料后,就要對所選擇的魚料進行泡發(fā)。其技術要點在水溫的控制和泡發(fā)時間的掌握。水溫應控制在20~301,泡發(fā)時間的控制根據(jù)不同的魚類各異,把干魚鰾泡展、泡透便可,即將魚鰾浸泡到已有些粘性,且沒有硬塊的狀態(tài)。泡好后,用剪刀將不同大小的魚鰾剪成均勻的小塊,完成后放在籠屜上進行汽蒸,使其進一步軟化。汽蒸時間的長短因魚鰾的老嫩而不同,具體應根據(jù)魚鰾的汽蒸效果而定,一般蒸到魚鰾看起來透明,摸起來有粘性即可。蒸好魚鰾后,便要進行砸鰾。這一工序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魚鰾所出的膠量。而且用勁要巧,否則白費力氣,還砸不出多少膠,正所謂:“好漢子砸不了=兩鰾”。砸制工具有多種,考究的工具可以是銅制、鐵制、石制杵臼,普通的可以是平板和木槌。砸制方法不要亂砸一氣’要有秩序,依次而砸,有節(jié)奏感,一般情況下,在保證按順時針順序砸制的同時,還要遵循由內而外,再由外到內的原則。砸制時間應根據(jù)魚鰾砸制的具體效果而定,一邊砸,一邊要審視魚鰾的黏稠情況續(xù)溫水,一直砸到魚鰾呈漿糊狀,且用杵沾取鰾膠,能夠形成連續(xù)的線絲狀膠體。砸好后,將其鏟倒紗網(wǎng)中,并擰緊,再放人一定量開水的膠鍋里進行熬制。熬制魚膠的濃度,要依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而定’一般情況下遵循“冬流流,夏稠稠”的原則I因為魚鰾膠的黏稠直接影響著其凝固時間,而魚鰾膠還有一個缺點是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容易發(fā)霉,這也就決定了其凝固時間的長短不僅影響著加工時間的長短,還影響著木結構膠合的質量。在冬天溫度比較低,鰾膠很容易凝固,故應該使其濃度低一些,適當延長其凝固時間,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結構粘合的強度,而且還給匠師留有足夠的加工時間。而夏天溫度比較高’鰾膠很容易凝固,也會很快發(fā)霉,故應該使其濃度高一些,以更好地縮短其凝固時間,保證在其發(fā)霉之前,完全凝固。至于最佳的鰾膠濃度要視制作硬木家具的那段時期的氣溫而定,不可過稀,不可過稠,要使熬出來的鰾膠流速均勻。
2木紋梳理
熬制完成過后,就可以在面板拼縫相接的端面施膠粘合,方法有二,可以單面施膠,又稱為“一口鰾”,也可以雙面施膠,又稱為“兩口鰾”。但在上膠之前,要審視所要拼板的木材紋理走向,以獲得最佳的板材紋理搭配,也稱為“木紋梳理”。其目的有二,一是為了保證拼接面板的美觀性,二是為了保證板面拼合的牢固程度。因為原木經(jīng)過鋸解后,就會出現(xiàn)徑切板材和旋切板材。這兩種板材的紋理走向有著明顯區(qū)別,并決定著板材由于各向異性所引起的抽脹變形大小和方向,正所謂“紋理不同性各異,順著走向具體用”。因此,在具體的拼板過程中,要審視清楚各拼板的紋理走向規(guī)律,以更好地根據(jù)木材的各向異性變化來合理安排拼板的排列順序,否則很容易因為各拼板之間抽脹變化方向的混亂及力度的不均,影響拼板整體的膠合強度。手藝高超的匠師通過科學的排序,可以使各拼板的抽脹變化互相抵消,可謂是化抽脹于無形。這種自然而為的解決方式是對木材本體生命的尊重,也是傳統(tǒng)匠師對于木材材性的體悟及“物盡其用”匠藝哲理的體現(xiàn),正如俗語所云:“木材紋理天然生,橫切縱剖各不同,紋理不同性各異,順著走向理材型,理完材型排定位,板面對稱不離中”。其技術要點有三,具體為同材同部、依紋定位、對稱排序。所謂“同材同部”指的是一組拼板當中,最理想的材料選擇是來自同一材質、同一原木,甚至是同一原木的同一部位,即在保證徑切材與徑切材搭配、弦切材與弦切材搭配的前提下,心材均是心材,中材均是中材。然而事實上很難實現(xiàn)這種材料選擇,除非在宮廷貴胄之家,且使用家具的主人又屬格調高雅,方能出此上乘之作。其實傳統(tǒng)的攢框裝板結構中,只要保證同一原木中徑切板與徑切板、弦切板與弦切板搭配即可。“依紋定位”則是指根據(jù)板材橫切端面的紋理走向來排定拼板之間的位置關系。這主要是由弦切材、徑切材的自然抽脹變化決定的。若以端面橫切面為標準面,弦切板接近于髓心方向的兩端向內的抽脹變化要小于其相反方向兩端向外的抽脹變化,故弦切板若干燥不好,多會出現(xiàn)中間低、兩頭翹的現(xiàn)象,故在排列時應該一正一反放置,這樣板材之間所形成上下相反的力,就會互相抵消。而徑切板則不同,因為板材本身徑切方向的抽脹變化要大于弦切方向的抽脹變化,且接近髓心一端的變化要小于接近邊材一端的變化。若徑切板是通過髓心的徑切板材,經(jīng)過長時間放置,就會出現(xiàn)中間厚兩邊薄的現(xiàn)象。因此,在拼接同一部位的不通過髓心的徑切板時,應該是面向髓心的一端相接合,面向邊材的一端相接合。“X4稱排序”則是按照對稱性原則,以最接近髓心的對稱性弦切板為中心,逐一對稱排列同一厚度的對稱性的弦切板或者是按照對稱性原則,以最接近髓心的對稱性徑切板(不通過髓心)為中心,逐一對稱排列同一厚度的對稱性的徑切板。
3拼縫刨光
各拼板之間的“木材紋理”梳理完成后,就要對所拼接板材端面進行刨光處理,又稱為“拼縫刨光”。其目的有二,一是為了保證板與板之間拼合的緊密性,二是為了保證撮膠的順利進行。其技術要點有三,具體為順紋用刨、用力要巧、刨路接巷。所謂順紋用刨指的是順著木材纖維生長的方向來進行創(chuàng)削。因為順著木材纖維逆生長方向進行刨削,木材纖維會對刨刃產(chǎn)生很大的阻力,這樣一來即使是手藝好的匠師在刨削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卡刨的現(xiàn)象。用力要巧指的是在順紋用刨的前提下’還要掌握好推刨的力度,不能用傻勁,學會借勢用力。其具體要根據(jù)所刨削的刨花而定,手藝好的丁匠所刨削出的刨花不僅連續(xù)而且還很整齊。其操作技巧是用力均勻,且要一氣呵成,不能打愣,若刨削的板材長度過長,不得已停頓時,也要注意先將刨子往刨路相反的方向拉回一定距離,再繼續(xù)刨削,要善于運用推刨的慣性力,否則不僅很容易卡住刃口,而且還很費力氣。“刨路接茬”指的是對刨刃刨削路線與路線之間距離的交叉<3其技術要點主要是交叉距離的控制,不可過大,過大會增加刨削的次數(shù),進而增加匠師的勞動強度,又不可過小,過小會由于操作的失誤導致刨路與刨路之間接不上,最終影響刨削平面的光滑性。
此外,在傳統(tǒng)的拼板工藝中,板和板之間有多種拼合方式,主要包括平板拼合、板與板之間加直榫、走馬銷拼合、板與板之間用龍鳳榫拼合。其中最為考究者為龍鳳榫加穿帶拼合,這也是明清硬木家具,尤其是紫檀、黃花梨家具常用的做法。若以平行于地面的拼合板面為參考面,其巧妙之處便在于既限制了板材在垂直于水平面的上下兩個方向的抽脹變形,又限制了板材在垂直于木紋生長方向的抽脹變形。這既將“木紋梳理”中弦切板拼合與徑切板拼合定位排序的目的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又將“拼縫刨光”的技術難度提升到一個高度。對于前者,在“木紋梳理”的論述中已闡述的很清楚,不再贊述。對于后者,其實是相對于傳統(tǒng)拼板做法當中前兩種拼合方式而言的。從拼板橫切端面來看,前兩種做法主要對拼板之間直線性接觸面的平整性和光滑性要求很高,而后者則是對拼板之間“燕尾型”折線性接觸面的平整性和光滑性要求很高,可以說后者拼板之間的“拼縫”從一維平面跨越到了多維平面。也正因為這種跨越,直接決定了對于板材燕尾榫榫舌外型尺寸和板材燕尾榫槽口外型尺寸精確性的把握及榫舌與槽口之間接觸面的平整性和光滑性的掌控成為了這一工序最大的難點。手藝差的匠師很容易為了追求榫舌或槽口外表面的平整性和光滑性,而忽略整體燕尾榫結構的牢固結合,而將這一結構做得很松垮,不得已只能用鰾膠來補救。而手藝高超的匠師則恰好相反,既能夠保證燕尾榫舌與燕尾榫槽口相接平面的平整性與光滑性,又能夠將整體結構結合做到松緊有度,密而有縫,給撮膠還留有一絲空間。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平板拼合還是龍鳳榫拼合,在完成“拼縫刨光”后,均需要“打號”處理,以明確拼板之間的排列順序’以避免在撮膠過程中將順序弄混。用于表現(xiàn)“打號”的標識因匠師的習慣而不同,亦有繁簡之別,簡單的只是在拼好的板面上畫一條貫穿所有拼板的直線,以直線的對接來確定各拼板之間的連接順序,繁雜的則是用不同的字母或數(shù)字來表示相連接拼板之間的連接端面,如假設用數(shù)字表示,若有A、B、C=塊板材要進行拼接,便要在A、B兩塊板相接觸的端面附近共同標出數(shù)字“1”,而要在B、C兩塊板材接觸的端面附近共同標出數(shù)字“2”,以數(shù)字的一致性來確定各拼板之間的連接W頁序。
4撮膠定型
“拼縫刨光”完成后,便可以在拼板之間施膠定型,又稱為“撮膠定型”。其技術要點主要體現(xiàn)在“撮”字上。“撮膠”是根據(jù)榫與卯之間接觸面的大小,確定一面施膠,還是兩面施膠,并借助榫與卯之間接觸面的摩擦力使鰾膠布滿接觸面。手藝高超的匠師不僅將榫卯結構之間的縫隙撮的很嚴實,而且用膠量很少。其工藝要點有-,具體為施膠構件的烘烤、鰾膠濃度的控制及“撮膠”速度的掌控。施膠構件的烘烤指的是在撮膠之前,要先對構件用炭火烘烤(現(xiàn)在多用噴燈、電弓子),以使木材表層擁有一定的溫度。因為硬木的材質多堅,表層溫度低,直接撮膠,會加速鰾膠的凝固,從而影響撮膠的效果,尤其是在溫度低的環(huán)境下制作家具時,這種情況更為突出。鰾膠濃度的控制指的是在遵循“冬流流,夏稠稠”的總體原則下,還要根據(jù)具體制作季節(jié)的氣溫情況來掌握鰾膠的濃度,正如俗語所云:“低溫使稀,高溫使稠,不冷不熱使勻流。”撮膠速度的掌控指的是構件施膠面從掛膠到撮膠定型所用時間長短的控制。具體要視構件施膠面積及鰾膠濃度大小而定,尤其是要根據(jù)撮膠過程中,鰾膠的凝固情況來定,時間不可過長,過長就會把已經(jīng)入到木材管孔的鰾膠帶出來,不僅影響了膠合強度,還影響了膠合面的嚴密性,也不可過短,過短則會使鰾膠不能鋪滿施膠面,亦會影響鰾膠進人木材管孔深度,最終造成膠合強度的降低。此外,傳統(tǒng)的鰾刷也有考究,一般用藤子制成,其相對于毛筆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不掉毛。
5結語
“板料拼合”指的是將較窄面板拼成較寬面板的工藝。其廣泛應用于明清各類硬木家具的寬面構件的制作中,如柜門板、柜旁板、柜頂板、柜底板、座面板、桌案面心板、屏心板等。可以說,這一工藝完成好與壞不僅會由于各拼板之間抽脹變形方向的混亂而影響拼面板的膠合質量,而且還會由于各拼板之間紋理走向的無序而直接影響家具外觀的優(yōu)美。筆者在采訪傳統(tǒng)硬木家具匠師和實際生產(chǎn)考察的基礎上,從魚膠砸制、木紋梳理、拼縫刨平、撮膠定型對明清硬木家具的板料拼板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與歸納,分析了各工藝原則的技術要點及科學性本體。這對于明清硬木家具制作技藝的傳承及現(xiàn)代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借鑒價值。